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庐山雅趣

走进西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西宁古城曾多次修葺城池,城墙以土、砖筑成,所以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砖包城”。现在能见到的故城墙便是明朝时所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7-11 12:37 编辑

西宁卫城是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元代西宁州城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割元西宁故城之半建西宁卫城”,城周4.5公里,城墙基宽17米、高17米,城墙设有19座敌楼,四面开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添建月城及东梢门;万历三年(1575年)砌砖为砖包城。
http_imgload.jpg
http_imgload.jpg
http_imgload.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7-11 12:42 编辑

登西宁北山

北山寺在南北朝时的史书中已有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云:“湟水又东,经土楼南,楼北依山  土观楼
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这个神祠,便是现在所见的北山寺了,当地人也有叫北禅寺的
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清代诗人张思宪便曾如此描绘了烟雨中的北山胜景
http_imgload.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兵马俑,很壮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7-12 21:27 编辑
大小通吃 发表于 2011-7-12 20:21
兵马俑,很壮观


确实很壮观,世界奇迹.值得一观.
http_imgload.jpg
http_imgload.jpg
http_imgload.jpg
http_imgload.jpg
http_imgload.jpg
CAAJAPV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去了骊山,儿时就听说有个骊山老姆。
史书多次说到女娲补到的事,那知就在这儿,骊山有五个女神之像。上面的道观宏伟大壮观。不知来玩还是有捷径。我们没坐索道车。坐小轿车上来,便宜不少,而且速度很快。司机给我们介绍了骊山的历史
骊山最早便是女娲补天。这可是史书还没记载的事,传说中的故事。再有就是王母娘娘天池之会。骊山老母修道成仙。
门票不多。七十元,上山后有道土专门讲解。讲道都和道观的历史
此道教始建于唐朝,唐朝李隆基信奉道都,故创建了骊山道观,经历朝历代的修建,香火一直很旺盛。
法法自然。看个人的理解和领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骊山最有名的便是兵谏亭
    兵谏亭
“九.一八”事变后,,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后,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西安事变”,是中国。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2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怎么跑去西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7-12 22:05 编辑

之前读过老蒋的西安事变记。觉得这人还是有骨气。被捉后依然坚持自已的原则和观点。不为武力所屈服。
最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翻开历史看看,前朝往事,以下犯上,臣子捉到帝王,没有不杀之理。历史上还没有象张,杨二人那样。
既然有胆量捉蒋,有胆量扣压朝中这么多大员。要么为王,为反为寇。这是你死我活的事,那有捉后再放之理。
对于杨武城来讲。我过去曾吟过一诗
带有讽刺味道
跨城割郡乱纷纷
虎踞龙盘各一城
老蒋老冯皆旧主
风云际变不由人
意思讲杨也如三国之时的吕布一样,各占一方。今天从冯玉祥,明天跟老蒋,形势所迫。
让他出西安来打红军,不愿干的。
杨既然不然从蒋之命,捉蒋当杀蒋。
当年曾去重庆白公馆,在杨被杀的花树下感叹不已
杨也是一路英雄,究落得如此下场,全家被杀。自已被杀埋于花树之下。可叹,可恨
英雄啊,杨虎城究落得如此下场
张学良子承父业。老子打了江山却难以守住。自已不量力,究为中东路之主权与苏联打起来,不用问,如何打得过苏联红军。失去了苏联的支持。与日本人不和
日本人朝夕想进攻东北,九一八事变。自个儿在北京。丢了几十万东北军不问,寻欢作乐,被日人几万人占领东北
想想看,这英雄之气在那儿。水平在那儿。
当然渔翁得利,不言而喻。延安高兴
当然我曾在在贵阳关张学良的洞里,看到张学的一首诗。充满了后悔之意。
余生烽火后,惟一爱读书
书法味很浓,字写得很好。今天还记在脑中。好书法啊。
以上只是个人对历史的一些观点,。请大家一笑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