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庐山雅趣

走进西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8-1 10:49 编辑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漫步于色拉寺,能感受到它的神秘和宁静。在浓郁的古树中,走来的是一群群来转轮的佛教徒,他们是那样的庄重,真诚。色拉寺在他们的心中是那样的圣洁和雄伟
哲蚌寺,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寺庙。
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是藏语,直译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简译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1962年,哲蚌寺列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4911gtzkn6fupmsotsfy.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格桑聊天。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8-2 08:16 编辑

扎西特勒
与格桑聊天饮酒
格桑脸上生得梭角分明,一对大眼如一澈清水,脸上晒被强烈的紫外张晒得黑黑的,一脸的高原红。
在高原我们还是饮啤酒,一是增加欢乐气氛,二是喝白酒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这位汉子不讲究外表的装饰,而是那样的扑素,大方。
一口流利的汉语,简明易懂。只是偶尔说几句扎西特勒,意思是谢谢。
格桑家有三个孩子
二个扎西,也就是二个男孩子,一个卓玛,一个女孩
那您那儿不实行计划生育嘛
格桑笑着饮了一杯啤酒
现在的政策好,对我们牧民不限制,政府还有不少补助,优惠民政策很多
拉萨市还是实行计划生育
我望了望格桑一脸的沧桑,今年三十一岁,皱眉都挤出来了。看起来比我还大啊。这样多累啊
你这样不累嘛
怎么累啊。在高原
一群群马,一群群牦牛悠然自得地散落无边的草原上,映衬着远方皑皑雪山,好一幅诗情画意的草原画卷!
人就在画中一样。
真有些妒忌这样的主人,常年生活在这幅美景之中的藏族同胞,,白天策马放牧,夜里饮酒放歌,伴着草原雪山,湖泊星光,那真是神仙都不换的美景良辰!
他们是那样安祥自在。
您发现藏民与内地人有什么不同嘛
格桑问
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自然不同
比如说饮食要到高档地方去,住的是宾馆,开的是小车。伸手要的是钱,缩手要的也是钱,整天忙碌在红尘之中,赚钱恨不多,钱多又累了。
生活没有你们那样自然安祥,心中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看到的姑娘,常常面色苍白,眼含倦意,步履匆匆,偶尔看到一漂亮的,凑近一看,原来是抹了胭脂。
而拉萨的姑娘,自然不抹胭的。她们没有内地姑娘白净,但却黑得发亮,高原的阳光赏赐给了她们美丽的红晕,笑的时候格外飞扬。。姑娘们五官棱角分明的,眼窝中盛着湖水般晶莹的眼波,高鼻梁象雪山般挺拔,笑,即使身着宽大的藏袍,也不能掩饰浑身的青春光彩。
格桑又喝了一口酒说她们像的祖祖辈辈一样,自小受了西藏文化的熏陶,每一处寺庙都行走着她们年轻的身影,往往手提着一个暖壶,里面装着浓浓的酥油,在每一个长明灯前停留,倒出一些酥油,为佛前的酥油灯再添一些光明,然后用额角轻触台台。在大昭寺门前,有络绎不绝前来朝圣的香客,其中也夹杂着些年轻的姑娘,她们的额头因不停的叩拜沾染了大量灰尘,有的甚至已形成了坚硬的包块,她们不在意四周的游客。,只是朝着她们心目中的信仰,站立、匍匐、叩拜;周而复始。像这样的朝圣者大部分是从千万里之外三步一匍匐的走来的如此的虔诚,竟然不是为了求现世安稳,,拜佛是只修来世不求今生,这便是她们总是如此安静平和的原因,美好的来世值得憧憬。
听了格桑的话,
我又好奇的问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风俗,听说这儿有兄长多人讨一个老婆的事啊。那孩子怎么分得出来呢。
藏人婚俗有四种: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多夫多妻,一夫一妻。其中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占大部分(六成以上),是他们重要婚嫁模式。但无论是一夫多妻还一妻多夫,并不是爱娶几个就娶几个的,一夫多妻指的是一个男子可以把一家的姐妹都娶过来,同样一妻多夫是指一个女孩可以嫁给兄弟几个
。我们这儿老大当家的,比如在一妻多夫家庭,妻子不论跟哪个兄弟生的孩子,孩子管叫爸爸的只能是老大,不是老大的即使是亲爸爸也只能叫叔叔,在一夫多妻家庭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再好奇的问
听人藏人一年只洗一回澡,是传说还是真有这事呢。

格桑说
在 终 年 积 雪 的 西 藏 高 原 , 洗 澡 算 是 很 少 的 。 他 们 每 年 洗 一 次 澡 , 而 且 有 特 别 的 节 日 , 因 此 这 段 时 间 就 叫 做 “ 洗 澡 节 ” 。牧民长年不洗澡的还是有。但在拉萨已经不存在这样的事,他们也是天天洗。您也看到了,拉萨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灰尘少,连拉萨的水都是那样碧绿清净。一尘不染。
一方水土洗一方人少。
是啊,西藏的文化是那样的渊博,是那样源远流长。藏民的信仰令人难以相信。这就是西藏高原的西藏人民。
480196310269227404.jpg
48104073519935773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精神的力量无穷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8-2 21:36 编辑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格桑认为,藏传佛教是流于他在血液里,而非在外在形式上。
  宗教在我们藏民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你想,我们结婚的时间都是请喇嘛打卦定下的。佛教是我们的脊柱,在文化和生活里无处不在。”
 很多藏族人注重对来世的追求,对现世看得很淡。追求的目标并不仅仅是金钱。
而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多积功德并多拜佛,以求来生的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态度更加虔诚,年迈的藏族人对于朝神礼佛尤其注重,很多人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手不离转经桶。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祈祷,打第一桶水后,把水小心翼翼地倒进佛龛前的小碗里。 “每天第一道清洁的水要敬献给神佛,显示我们无限的敬意。”
  很多虔诚的佛教徒像格桑一样开始一天的生活:祈祷、换水、点燃酥油灯,然后去转经或去工作。
 格桑:“在雪域高原,佛教的影响无处不在。最美丽宏伟的建筑多半是寺庙,最珍贵的文物往往藏在庙里,西藏的医学、天文、历算等都曾长期掌握在僧侣手中。”
  在通往拉萨的公路或山间羊肠小道上,我们可以看到成群的朝圣信徒,前身围着牛皮或帆布,双手戴着木板和布制作的“护手套”,每走一步便全身伏地、以“磕长头”的方式向他们心中的圣地--拉萨前进。
  不过,现代文明带来的科技成果也逐渐融入了西藏人独特的宗教虔诚之中。
  “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到拉萨朝拜大昭寺,” 现代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共同财富,它不会降低西藏寺院里朗朗诵经声,也不会放慢信徒转经路上的脚步,”格桑曲丹说。
  “西藏人对佛教的信仰程度是独一无二的,”郑堆说。“藏传佛教有上千年的历史,对藏民族文化影响根深蒂固,藏族的文学、音乐、艺术等大多与佛教内容相关。”
他说:"在我们西藏人看来,读经是最好的事情。”
住在拉萨的老人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晨五点多起床,打扫一下屋子,洗漱,为家中的佛像换供水,吃早点,喝酥油茶,然后出去转布达拉宫。累了就在路旁坐一会,或到甜茶馆喝杯茶,和老伙伴聊聊天。中午回家休息,下午没什么事就再转一、两圈布达拉宫。
  藏族老人的有的人是转寺庙,有的人则有空就转手摇嘛呢轮,念“六字真言”。信仰佛教的藏胞把绕着神圣的物体顺时针转圈称作“转经”,而神圣的物体小到玛尼堆、佛塔、寺庙,大到雪山、湖泊。对老年人来说,转经和诵经,凝神静气,肌体适量活动,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宗教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个精神寄托。
,人们拜佛都是为了现世平安幸福,期望死后有个美好的来世。
一踏上这片世界最高的高原,便会强烈地感觉到,佛教是强有力的,几乎无所不在。大大小小的寺庙,随风飘动的经幡,转经的信徒,虔诚的朝圣者,十分常见。
  
464715186549991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拉萨出租车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8-3 22:05 编辑

在拉萨开出租的司机
早晨起来,看看时间还早,订好的进布达拉宫参观票是十点整,时间早,便先去色拉寺,这是拉萨三大名寺之一
随手招手一的士。一听口音便知道是四川人。司机三十多岁,白白净净的没有本地人的高原红。是来于四川成都的,
很好便与这位机拉上家常
哥们,在拉萨开出租怎样
行啊,交通情况还可以,不象大城市那样拥挤
您也挺幸苦。拉萨是个日光城,白天时间又长。工作量也挺大的。
二班倒,开白班的时间长些。为了赚钱有什么办法
这儿的顶灯费贵嘛(指月租费心)
贵啊,出租车顶灯的拍卖均价涨到了5年经营期费用42.万
好不容易赚二个除掉顶灯费,生活费没有多少。
那拉萨的油价比内地高吧
是啊,拉萨的油价8.8元一公升啊。有什么办法,到那里赠钱都难啊
您这样的幸苦,一年能赚十多万元吧。
差不多,一年十多万
你也在这儿买房子了嘛
拉萨的房价并不高,四到五千元一平方米
但,大多数有钱人,还是不愿在拉萨买房,有钱的都跑到成都买房。
现在飞成都有很方便
我发现你这儿上出租不怎么打表,都是十元钱一趟啊。
搞习惯的啊。也无所谓。
轻轻松松,聊聊天,我们就到了色拉寺,拜拜,这样不是很好吧。所以在路上,在平时,我们都很乐意,找人聊天。这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色拉寺的天葬台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8-4 07:47 编辑

拉寺的天葬台
桑珠是当地藏民,汉语说的还不错,桑珠总是笑呵呵的,我叫他快乐的桑珠,有了桑珠做向导兼解说,这一路真是既方便又有收获
色拉寺背后山上是的拉萨市内唯一的天葬台途。因为这儿严禁近前观看,只能远远的望差。据桑珠说,过去藏民允许游人观看天葬,但不让拍照和摄像,有一次在做天葬的仪式过程中一个日本人偷着摄像被发现,被当地人当场处死,后来天葬就不让游人观看了桑珠说;藏民去死了。首先是请喇嘛念经超度。以要灵魂早儿上天。如果是在牧区,那么还得请一头牦牛,用白布将死者包住后,再驮到色拉寺天葬台。而这头牦牛也就归这么赶牛者了。将死者放在天葬台
天葬师用刀挑开割开白布之后,死者滚落出来或者被拖出来。……这些尸体无一有人色,肌肉都没有弹性了,有些还肿胀不堪,面目狰狞;其中一个老太婆明显是病死的,一刀下去腹水泻出……
我一边故作不作声色听着,一边也想些事情。还不时和桑珠交谈几句。他告诉我,每一个接受天葬的人在天葬之前都要有个仪式,喇嘛为亡者念经,再在亡者头顶钻个洞,灵魂就从那个洞升天了。我想:原来这样,灵魂已经先行升天了,现在处理的仅仅是肉体而已。
,天葬师拿着刀如在;你在屠宰场看到的和这里几乎一样。在天葬师的手下,亡者的尸体被任意摆布,刀上下翻飞,铁钩子钩住就是一刀,然后将肉随意抛撒
死者身上带的金银手饰都是很可观的,这些全都归了天葬台了。天葬师摆布好后,将号一吹
。天葬师在剁死者的尸体的时候,秃鹫就黑压压地在地上铺满了。秃鹫的翅膀全部展开有两米多
呜地一下就过来了,连吃带抓,带叼带撕扯,就像鸡争食一样。几分钟后,就剩下一具骷髅了。再就是砸碎拌上糌粑,一起喂给秃鹫。藏族人认为秃鹫(老鹰)吃得越干净就说明亡者升天越彻底。
藏族人由于宗教的缘故,将灵魂与肉体分开看,所以才有灵童转世等说法。
肉体可以不存。灵魂是不灭的
3103824568188657742.jpg
12ae77567beg2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与卓玛的交谈

其实藏民很好打交道。我到拉萨市来就是想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文化。只要你尊重他们的习欲,礼貌与他们相处。他们是很愿与我们交流的。
在网吧我与二位藏民姑娘混熟了。便开玩笑着说。
您叫什么名字啊
答,叫卓玛
多大呢。
第二十岁啊。
这么小就出来赚钱了。那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答每天工作十多小时,一月一千六百元
我觉得你们与我们汉民长得不一样啊
那女孩子来劲了。两眼睁开向着我。很感兴趣的问,那有什么不同
我笑着答道
眼睛长着不一样。还有高原红。
她连连点头
开始时我与她打交道
称她小妹
她没有不高兴,没讲
后来我问她,这在儿要注意什么习俗啊
卓玛说
不叫小妹,而是称姑娘
随后作了一个跳舞的动作。
漂亮的姑娘,我爱你。
我乐得哈哈一笑。
这就是生活可爱的藏族姑娘
玛问您是那儿的
答是九江来的
直摆头说,不知道
那您知道庐山嘛,毛主席在那儿开会
知道。庐山,毛主席
两个明亮的眼睛笑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磕长头朝佛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8-7 05:52 编辑

去西藏的的体会
自拉萨回后,好多朋友问起西藏的情况。从电视上,从画面上看到,藏民着藏袍。挎着雕花藏刀。看样子很野蛮。到了新世纪,还把他们当化外的人。我笑着说,藏民与我们不是一样的。不是一样的文化土壤里的生长出来,不是一样的天空。他们有他们的天地,他们有他们的信仰。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终日磕长头,转经朝佛。他们心中终日要做好事,终日
敬佛。不求今生求来生。你想整天阿弥陀佛的人,野蛮吧。他们脑海里不是想,如何赚钱,如何发财,而是想如何敬好佛。有的人不远千里,如云南,四川,青海的藏民。花一到二年的时间来朝佛。他们不象我们内地的和尚那样,三步一跪跪到九华山。他们却是三步一长磕。五体投体的磕长头磕到拉萨去。路上有许多人终于倒下去,没能到达他们心中的圣地。然而,其它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的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其实在拉萨赚钱的,许多是汉民。如四川的,青海的,甘肃的,他们来的目的就是赠钱。千方百计的赠钱。他们能吃苦,能动脑筋,态度好,服务好,观念新,所以搞第三产业,赠钱比当地还要好。根本的原因。一种群体是想赠钱的,一个群体想的敬佛,你想那类人赚钱多,自然是内地去的人。
我想,佛教的魅力是无穷的。信佛的精神您是难以想象的。一个藏民从青海磕长头,到拉萨,你想想,多么艰难。要历尽多少苦难,多年唐僧去印度取经。骑的还是白龙马呢。而我们的信徒却是三步一长磕。你想想,他的头皮是多么坚固,磕到什么程度。如果我们用这种朝拉萨的精神,去办一件事,何愁办不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啊。
1899a23eaaf44dc6838b135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人在江湖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8-7 06:56 编辑

人在江湖
拉萨是个旅游城市,又处世界屋脊,交通不方便,所以吃喝住行较贵,而,七月份正是旅行高峰。这里拉萨气候最好,人们蜂涌而至
淡季出租车一个月只能搞到二到三千月。而这旺季一个月都能赠一万多。开宾馆的,开饭店的,卖商品的,看好的便是这几个月啊。
首先说,行。上车是钱,下车是钱。的士也是看人说话。你上车言谈举止便能让司机看出,是不是能赠钱的主子。我们老家有一青年,毛头,名字叫得老成,实际只有十九岁,没有看过大世界,便带了六千元到大上海。而且自已又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上车打的讲到那里,那里,的土一转就是一百多。住的宾馆几百元一夜,吃饭不问价,不到三天,六千元便没有了。还要家里打款去。
我们在拉萨悠然自得,右右逢源。吃饭的时候想喝啤酒,累了喝一杯活活血,兴奋一下大脑,消除疲劳。便对老板讲
来一瓶简单的啤酒。
搞到老板直摸头。什么简单的啤酒,只好拿一瓶三元钱的啤酒,老板心里骂人。小气鬼。
是的,还小心/。如果是个大外行,大大咧咧的对老板讲
老板,有什么好啤酒。那老板肯家笑了。您要拉萨啤酒还是要黄河啤酒,这个十元,那个十二元。
其实,还是与我喝的三元钱啤酒一样的。只是概念不一样。喝到肚子里却是一样的。
杏林暗暗好笑。你就讲,来一瓶便宜的啤酒。
我笑着,那怎么行呢,讲话要有艺术。
还要住这宾馆,第一是耐心找经济型的,第二是要谈。也是对老板讲,住简单一点的,其实也是个标准间。二个人九十元。到第三天,老板急不可待的要我们走。为什么呢,有人丢了一百六元,要住我们的那标准间。要多赚七十元钱。所以说老板碰到我们自摸头。
还有打点,上车,形态自若,与的土讲的是行话,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我和杏林都是开车的,话说起来自然要亲和多了。再加上是老江湖。所以打的常能捡巧。再就是我们上车后,的土再带人也没事。这自然也就便宜了。
回去要带一些西藏的特色。那么在早上,上午你不能大杀价,影响了他们的形象,哈哈,到了晚上,拉萨的晚上也就要到八点多了。到八角街去,那儿应有尽有。有的是内地不一样,摆的多是西藏特色,带有浓厚色彩的法器,珠子,等。老板要收场了。再去与他们聊天,侃价。老板有西藏本地的,有内地的,内地许多人一讲话,我便能听出他的口音,知道他是那儿的,再与他聊几句。这个时候,东西自然要便宜些。这也是老江湖啊。
老江湖捡巧的多着呢。在拉萨我们购票的景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布达拉宫。其余的大昭寺,小昭寺,色拉寺。塔尔寺。都没有花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庐山雅趣 发表于 2011-7-30 06:56
开眼界,最近有想法,便是将西藏之行,倾注于笔端,与朋友们共享。

hao xiang f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池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