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格桑聊天。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8-2 08:16 编辑
扎西特勒
与格桑聊天饮酒
格桑脸上生得梭角分明,一对大眼如一澈清水,脸上晒被强烈的紫外张晒得黑黑的,一脸的高原红。
在高原我们还是饮啤酒,一是增加欢乐气氛,二是喝白酒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这位汉子不讲究外表的装饰,而是那样的扑素,大方。
一口流利的汉语,简明易懂。只是偶尔说几句扎西特勒,意思是谢谢。
格桑家有三个孩子
二个扎西,也就是二个男孩子,一个卓玛,一个女孩
那您那儿不实行计划生育嘛
格桑笑着饮了一杯啤酒
现在的政策好,对我们牧民不限制,政府还有不少补助,优惠民政策很多
拉萨市还是实行计划生育
我望了望格桑一脸的沧桑,今年三十一岁,皱眉都挤出来了。看起来比我还大啊。这样多累啊
你这样不累嘛
怎么累啊。在高原
一群群马,一群群牦牛悠然自得地散落无边的草原上,映衬着远方皑皑雪山,好一幅诗情画意的草原画卷!
人就在画中一样。
真有些妒忌这样的主人,常年生活在这幅美景之中的藏族同胞,,白天策马放牧,夜里饮酒放歌,伴着草原雪山,湖泊星光,那真是神仙都不换的美景良辰!
他们是那样安祥自在。
您发现藏民与内地人有什么不同嘛
格桑问
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自然不同
比如说饮食要到高档地方去,住的是宾馆,开的是小车。伸手要的是钱,缩手要的也是钱,整天忙碌在红尘之中,赚钱恨不多,钱多又累了。
生活没有你们那样自然安祥,心中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看到的姑娘,常常面色苍白,眼含倦意,步履匆匆,偶尔看到一漂亮的,凑近一看,原来是抹了胭脂。
而拉萨的姑娘,自然不抹胭的。她们没有内地姑娘白净,但却黑得发亮,高原的阳光赏赐给了她们美丽的红晕,笑的时候格外飞扬。。姑娘们五官棱角分明的,眼窝中盛着湖水般晶莹的眼波,高鼻梁象雪山般挺拔,笑,即使身着宽大的藏袍,也不能掩饰浑身的青春光彩。
格桑又喝了一口酒说她们像的祖祖辈辈一样,自小受了西藏文化的熏陶,每一处寺庙都行走着她们年轻的身影,往往手提着一个暖壶,里面装着浓浓的酥油,在每一个长明灯前停留,倒出一些酥油,为佛前的酥油灯再添一些光明,然后用额角轻触台台。在大昭寺门前,有络绎不绝前来朝圣的香客,其中也夹杂着些年轻的姑娘,她们的额头因不停的叩拜沾染了大量灰尘,有的甚至已形成了坚硬的包块,她们不在意四周的游客。,只是朝着她们心目中的信仰,站立、匍匐、叩拜;周而复始。像这样的朝圣者大部分是从千万里之外三步一匍匐的走来的如此的虔诚,竟然不是为了求现世安稳,,拜佛是只修来世不求今生,这便是她们总是如此安静平和的原因,美好的来世值得憧憬。
听了格桑的话,
我又好奇的问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风俗,听说这儿有兄长多人讨一个老婆的事啊。那孩子怎么分得出来呢。
藏人婚俗有四种: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多夫多妻,一夫一妻。其中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占大部分(六成以上),是他们重要婚嫁模式。但无论是一夫多妻还一妻多夫,并不是爱娶几个就娶几个的,一夫多妻指的是一个男子可以把一家的姐妹都娶过来,同样一妻多夫是指一个女孩可以嫁给兄弟几个
。我们这儿老大当家的,比如在一妻多夫家庭,妻子不论跟哪个兄弟生的孩子,孩子管叫爸爸的只能是老大,不是老大的即使是亲爸爸也只能叫叔叔,在一夫多妻家庭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再好奇的问
听人藏人一年只洗一回澡,是传说还是真有这事呢。
格桑说
在 终 年 积 雪 的 西 藏 高 原 , 洗 澡 算 是 很 少 的 。 他 们 每 年 洗 一 次 澡 , 而 且 有 特 别 的 节 日 , 因 此 这 段 时 间 就 叫 做 “ 洗 澡 节 ” 。牧民长年不洗澡的还是有。但在拉萨已经不存在这样的事,他们也是天天洗。您也看到了,拉萨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灰尘少,连拉萨的水都是那样碧绿清净。一尘不染。
一方水土洗一方人少。
是啊,西藏的文化是那样的渊博,是那样源远流长。藏民的信仰令人难以相信。这就是西藏高原的西藏人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