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7-27 21:47 编辑
辉县与竹林七贤
辉县,南临奔腾黄河,北依巍峨太行!西行几十里,一天之内,就可遁入太行山。 辉县风情给隐居之士带来不少安慰!然而,真正的故事,是从嵇康的哗然一啸开始的。啸声让阮籍失魂落魄,让七贤留在竹林, 魏晋时期之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怜七位名士,崇尚“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思想,研空玄学!崇尚虚无!、后来司马氏把持朝廷,杀”大将军曹爽,废黜第三任皇帝曹芳,再杀第四任皇帝曹髦,准备代魏自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竹林七贤为了避世, “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放荡不羁而笑傲于世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不合作,嵇康被杀。山涛、王戎则靠司马氏,成为司马氏重臣, 向秀被迫出仕。阮咸为散骑侍郎﹐我羡慕七人对清风明月的深爱,得到身心放松的生命之弓,有充满梦想的弓弦,却不遇顺心的箭手!
嵇康 (224—263今安徽宿州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唯好老、庄之说。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不合于时,颇招忌恨!,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刚肠嫉恶,蔑视权贵。
钟会是大将军司马昭的心腹,闻说嵇康大名,特来拜会。当时嵇康向秀正在宅前的大树下打铁。钟会来到!嵇康不理!叮当只顾打铁。钟会很是尴尬。正要离开,嵇康抬起头来说:“听到什么来了,又看到什么走了?”钟会不露声色:“听到所听到的来了,又看到所看到的走了!”后来嵇康触犯司马昭,司马昭顾忌嵇的名望,犹豫不决。这时钟会进言:“嵇康是条卧龙,大将军要得天下,他是最大的隐患,因此您绝不可有妇人之仁。”司马昭于是下令处死。消息传出,三千太学生赴朝请命,企图留下嵇康。司马昭下令尽快行刑。
263年。行刑前,嵇康席地而坐,神色自若地弹起古曲《广陵散》,琴音悲慷清冽,昂扬激越,直上云霄,回荡天际。曲终,只听嵇康叹道此曲将成绝音!”
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让儿女投靠山涛(山巨源)。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阮籍(210-263),河南开封人, 步兵校尉。崇奉老庄之学。阮籍因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于是转投老庄怀抱,在竹林:虽然不可以“平天下”,却能独善其身,保持精神独立。在司马氏”篡夺政权之后,阮籍彻底放纵自己。常常自己驱车,任意游走,行至路穷处便放声大哭。阮籍才华横溢,在当时名气很大,司马集团很想拉拢他,但阮若即若离。阮籍曾任—东平太守。他骑驴上任,进了衙门便令人拆去隔墙,十几天后又骑驴离开了,好像开玩笑似的。后来任步兵校尉,每日只顾饮酒吃肉,成天醉倒在酒乡,从不发表政治见解。后来,晋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遂作罢。
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 263年冬,阮籍在病痛和忧愤中去世,汉魏之音至此绝矣!
山涛——忠厚长者
山涛(205—283)字巨源,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本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倾心依附,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
山涛入仕与亲戚有关,他姑奶奶的女儿张春华为司马懿的妻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生母。他在此后入官场三十多年!为晋朝选取了大量人才,对自己约束甚严,对于贿款而能一直坚守其节。山涛俨然似君子.司马氏家族一直对他很放心。 山涛酒量极好,但不放纵自己。为官很廉正,并不营私结党! 他曾三次推荐阮咸为吏部郎,山涛一生识人,荐人无数,嵇康虽然给他写了绝交信,。而山涛也尽心尽责,抚养他,又把他推荐给朝廷!山涛虽然崇尚老庄思想,却是位彬彬君子 山涛为人磊落大度,生活节俭,对待朋友赤诚坦坦。后世者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其多有指责任。
向秀——国学大师
向秀(227~272),字子期,焦作市武陟县西尚村人。爱好读书,以文章俊秀闻名乡里。后来研读庄子,颇有心得,开始讲学,深得山涛赞赏。向秀心境沉静,处世平和。读书之余,喜欢同嵇康打铁。劳作时他们虽然很少言语,但配合得极为默契,常常双目相对,欣然而笑。向秀与嵇康、为挚友,但二人迥异,嵇康傲世不羁,向秀雅好读书。雅好读书则心境沉静,。持一中和态度。他认为,欲望是人之本能,不应当失去自然之理。应当用礼法来节制个人欲望,使其顺乎自然,又不至于纵欲无度。被任命为散骑侍郎,但他闭门谢客,潜心钻研。数年后,向秀的《庄子注》问世,阐发了庄周思想和旨趣,并提出了万物自生自化的观念,这是他对后世玄学的最大贡献。
刘伶_酒狂
刘伶(221~300),字伯伦,江苏沛县人竹!以酒闻名。魏末,曾为建威参军。他容貌丑陋。富有文才,且放情肆志,同时也是典型的酒徒狂士形象。刘伶不能一日无酒。他高兴时喝,忧愁时喝;独自一人时喝,竹林聚会时则更是大喝狂喝。饮酒无顾忌,常醉意醺然。醉酒之时,便登上一块巨石上,或坐或卧,一边欣赏着山景,一边以山风醒酒。此后,这块巨石就得名为“刘伶醒酒台”。一次,刘伶在家里酒瘾大作,向妻子讨酒喝。夫人看他终日沉湎酒乡,流着泪说:“夫君啊,你饮酒太过了,不是养生之道,对身体不利,你一定要戒掉才是。”刘伶要喝酒,心生一计,说:“我刘伶天生好饮,不能自禁,只有在神明前发誓,让神明监督我,才不敢喝酒。贤妻啊,你去准备酒菜,让先我祭奠神明。”妻子一听十分高兴,很快在神案前摆满了酒肉!刘伶便说:“祭神时女人不能在前,请回避。”夫人一走,刘伶念念有词地说: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醒。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妻子在外等了半天,不见动静。打开房门一看,只见酒菜全光,而刘伶早已醉倒。这就是个性的刘伶!
一天午后,他正在休息,一位同事前来找他。刘伶光着身子走出了卧室,客人见他如此模样,觉得对自己是一种侮辱,就说:“人人都说你有才学,可你这种无礼的行为,天下少有!”谁知刘伶一脸地不屑,微笑着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裳,怎么你却钻进来呢”这就是刘伶的个性!
此事不久,刘伶即被革掉了官职。以后,他经常驾着一辆鹿车,带着一壶美酒,并让仆人荷锸跟随,没有目的地四处游荡。每当驾车出门时,他总要对跟随的仆人说:“我是走到哪儿就喝到哪儿。假如我醉死了,你就地挖个坑把我埋掉!”
阮咸——音律高人,
陈留尉氏人,字仲容。阮籍之侄。历官散骑侍郎,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他是阮籍的侄子,也好喝酒,阮咸曾经和他姑姑的丫环来往。后来,姑姑回夫家去了,把那个丫环带走。消息传到阮咸那儿,他正有客人,一听这消息,急坏了,赶快抛下客人骑马直追。追上了,就和那个丫环骑同一匹马回来。这种行为,众人议论纷纷!更有一次,他用大盘子喝酒,喝着喝着,竟然来了一头猪,也凑到那个盘子上饮酒,阮咸毫不理会,竟然和猪在一起饮酒。
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
阮咸虽不拘礼法,不为外物移心,越名教而任自然。这表明不拘礼法乃其表现形式 阮咸是杰出的音乐天才。
王戎(234~305)山东临沂北人。出身高门望族,父亲王浑袭封侯爵,为官公正清明,后卒于凉州刺史任上。 王戎二十四岁时,被司马昭为宰相之属官,而推举他的,就是那位司马昭前的红人锺会,王戎的练达,使他在波澜起伏的政界中,几度化险为夷,而升到司徒之位, 此後的八王之乱发生,晋王室面临著空前的危机,王戎虽然也被卷入政治的漩涡中,却能明哲保身!王戎长相俊秀,双目炯炯,顾盼神飞,直视太阳而不感到眩晕,与他幼时齐名的裴楷曾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自小聪明。一次,王戎和几个孩子在道路旁边嬉戏,忽然大家发现不远处有一棵李树,上面果实累累,鲜艳欲滴,于是都去抢摘李子,惟独只有王戎犹自玩耍,好像没有看到一样。一个过路人见此情景颇为惊奇,就问他说:“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呀?”他回道:“这棵树上的李子不能吃。”那人一听,更是奇怪:“你怎么知道不能吃?”他说:“道路上人来人往,而此树却结满李子,假如能吃,早就摘完了。”那边的孩子闻听此言,把摘下的李子一尝,果然又苦又涩。可见其聪明之处!
一次,竹林七贤相约聚饮于黄公酒垆,王戎因事后到。别人不好说什么,阮籍笑着说:“阿戎这个俗物不如不来,中途而来纯属败坏大家的情趣。”王戎听了,微微一笑,说:“各位雅士的兴致太容易被人打扰了吧?可是你们却没有想到,如果我不来,诸位都成俗物;而我这一来,大家也都不俗了。”钟会奉命攻蜀,临行前找到王戎希望能得到些赠言。王戎沉思片刻,说:“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钟会不解其意,不好再问。后来他和邓艾分道取蜀,灭蜀后二人互相猜忌争功,最终钟会设计杀死了邓艾。在蜀国降将姜维的怂恿下,假借太后遗诏反叛司马昭,结果死于乱军之中。这时,人们才明白,王戎告诫钟会不可居功自傲。从此,王戎的话被人们奉为“知言”,深受推崇。
嵇康、阮籍等人死后,“竹林之游”也作风消云散,王戎也入仕为官。在仕途上,王戎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先任吏部黄门郎、、荆州刺史等职。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加封王戎为建威将军,并因平吴有功,被为安丰县侯。晋惠帝时,又任尚书仆射,领吏部,兼吏部尚书。但他在内心中还是怀念当年 “竹林之游”。一天,他乘车到山阳重游,看到那片竹林依旧翠绿,酒垆仍然酒旗飘飘,如烟往事历历在目,不由触景生情,对坐在车后的友人说:“我从前与竹林贤友在此酣饮,是何等畅快,自从嵇、阮二位死后,我便被时事所羁绊,无法挣脱。今日看到这片竹林,却非常遥远,恍若隔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