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6-2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4-6-26 18:43 编辑
步向黄梅五祖寺
五祖传法六祖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往事越千年……
车在蜿蜒的东山(又名凤凰山)山路上行驶,穿行中水墨丹青画中,空气也越来越清新,我的精神也越来越爽,停车半山之间,远处的田舍村落坐落有致,碧绿的湖水映衬蓝天,好一派灵山之境。
离尘世越来越远,梵宫越来越近,仰头“五祖寺”让人顿生敬慕之感!黄梅五祖寺,不仅在国内颇具影响,而且东南亚信徒趋之若鹜!。
步进山门,惊叹殿门,凝视着门前这对唐代石狮,仿佛看到它们沐浴着千年,变幻的风云,用斑驳诉说着往事沧桑。据说此石狮全国仅有两对,就是其中的一对。抬头望去殿门上方刻有宋真宗赐封的“真慧禅寺”匾额,显示着当年的辉煌和今日的珍贵。
想起“佛在心中”四字,!心中有佛,劳累和苦苦又算什么?正如六祖慧能在碓坊舂米时所言“以心役物,而不是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苦。”我被那种虔诚的精神所感动。
供奉五祖弘忍大师真身肉像的真身殿,是唐咸亨五年(674),修建的,有着1240年悠久的历史,它见过多少岁月,会过多少风云,来到这里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而五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为人们指示方向,真身殿旁的六祖殿实为慧能劳作之地,他舂米和学禅的地方。今日碓臼还在,木质的器物犹存,当年的腰石也在。只是光亮如新!仿佛在复制着当年的场景。腰石呢重15公斤,上刻有“龙塑元年,六祖坠腰石”字样。
清代僧晦山在诗歌中这样写道腰石:《腰石》“块石绳穿祖迹留,曹溪血汗此中收。分明一片东禅月,遍照支那四百州。”我望着腰石,心想,腰石只是一个载体,带着我们穿越千年时空,重读当年六祖慧的精神。
我想象着:故事的神奇:,
“当年五祖禅师来东山之前,在位于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修行,贞观十八年甲辰(644),四祖在双峰山传法洞授衣法予弘忍,弘忍时年44岁。五祖本在在西山受法,为了扩大佛门的影响力(公元六五四年)来到东山,见这里山高林茂,清静幽雅,于是就在山腰亲手建寺,门下有弟子七百余人,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是神秀和慧能。
而他最喜欢的就是神秀和慧能。神秀50岁才向五祖弘忍受教,所谓“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慧能是个伙计,整天在东山伙房舂米,但因为悟性极高,弘忍也很器重他。后来五祖想传衣钵给这两人中的一个,就让他们各作一段偈子。
神秀想了想,说:“身似菩堤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提倡拂尘看净、息想静坐、渐悟成佛。
慧能的偈子是:“菩堤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提倡心性本净,只要有信念,一念之间顿悟成佛
弘忍认为慧能的悟性非凡,密授袈裟与慧能,导致禅宗出现两派,产生衣钵之争。一派以神秀为首,称渐悟派。以勤奋修为为主;一派呢以慧能为首,称顿悟派。
由于衣钵之争,神秀退隐当阳玉泉山,僧众份份前往向他学习,后来武则天招他进京都长安,礼遇甚隆,活了101岁
慧能退出东山寺,到韶州的曹溪寺,传授禅宗。至此禅宗分南北两派,即所谓“南能北秀”南宗为慧能,北宗为神秀。
神秀创立了北派禅宗,神秀坚持“渐悟”的思想,认为应该勤奋修为。慧能创建了南派禅宗,慧能支持“顿悟”,认为人是可以突然开悟的……
禅是那样深奥和玄秘,我等凡士林只有仰望和膜拜而已。
从五祖寺步出之时,日落半山。一只白鸽立在屋脊上久久不动,小鸟儿轻轻鸣叫,这个是画面,还是瞬间,
这一刻长久,还是永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