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月亮里的故乡 于 2014-6-21 22:23 编辑
两天未出门,在这闷热的夏季,趁天还是亮着,骑着车往街里走,长长的龙城大道是一条灯的车的人的河流, 浑浊的空气传媒着光的线条和昏黄,来往的人群,流动的汽车,嘈杂的声响 把这条街蒸得沸沸扬扬。
我不喜欢纷扰的世界,转身向江边走去。这是一条小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却更加寂寥,江风扑面而来,在这初秋的夜里有点凄凉,路面不平,坑坑凹凹,两边杂草丛生,蓊蓊郁郁的,不远处几点灯光闪烁,快到江边的时候,郊野变得空旷起来。这原是沙石公司的生产基地,也不知什么人筑石为巢或租住矮小的办公楼,在路边搭起猪栏养起猪来。以前灯火通明,机声隆隆,数百米长的皮带把石料运往码头,上至重庆下到上海,洋洋洒洒络绎不绝。现在却残砖破瓦随处可见,趸船处冷冷清清,偶见几个头顶草帽的垂钓老头守望在暖风中。
你可别小看这里,抗日电影《连环套》主要在这儿拍摄,从刚做外景到正式开拍,一个来月这里成了旅游胜地。到这里就像来到四十年代汉阳码头,高大的炮楼,戒备深严的仓库,全幅武装的军车,茶馆电影院小卖店售票处,满面灰土的车夫风骚卖弄的妓女,瓜子香烟洋火桂花糖各种小吃,大王油包治百病卖房狗皮膏药的广告等比比皆是。当然看看汹涌的江水,来来往往的商船,吹吹温和的江风不能不算是一种乐趣。
漫步江边,长江温和了许多,茫茫暮霭中小孤山挺拔俊秀的身姿依稀还辨得出,水中漂浮的灯火,躲躲闪闪,忽明忽暗,雄浑的鸣笛声时远时近,时有时无。纳凉的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铁锚上或依在护栏上享受浪花轻柔地摇晃和温婉的细语。我喜欢站在码头上感受大轮靠岸的震撼,分享巨浪托起码头在上下起伏,就像儿时躺在摇篮里任伙伴尽情摇晃。如今只是不见客船的踪影,它已淡离我的视线,也许再也不复还了。真没想到初中地理对长江的论述说其之长之阔之雄,流域之宽广,有无穷诱惑的长江而今就在自己的脚下。
早些年,只要想家就想到了船想到了长江想到了让思绪飞翔的江夜,尤其月光下站在河边任江水拍打着脚面,沉静的月色被风浪打得稀碎的时候,浓浓的乡思随着粼粼的波光款款摇曳。淡月下的对岸静静谧谧,朦朦胧胧,远处数点灯火,几声犬吠,悠悠暮鼓,是我乡梦的催眠曲,轻轻地敲击我浓烈而又淡远的心。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