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马无缰 于 2013-6-14 21:27 编辑
非公务员,连挪个礼拜天好歹也有两天闲着。远地去不了,网上查了哈就近有个“惠山老街”,人云不错,相关介绍有:
惠山老街可以说是无锡山水名城的一个缩影。它傍山而存,临水而建。由惠山横街、惠山直街和宝善街组成,其间交错着高士里、进士里、长寿弄等11条长巷,又有惠山浜、龙头河,延伸出上、下河塘片区,并由7座古桥贯通水陆。水陆相间、街巷互衬,形成了深巷幽弄、桥梁纵横的惠山老街空间肌理。
惠山老街汇聚了祠堂文化、园林文化、泉茶文化、名人文化和祠丁泥人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无锡惠山老街祠堂群以其浓缩的中国祠堂谱牒、堂号文化在国内独树一帜。街区内,分布着唐宋至明清的祠堂建筑和祠堂花园118处,分别有庙祠、宗祠、先贤祠、忠孝祠、专祠等11大类、22种共80多个姓氏的庙祠,堪称中华祠堂文化的“活化石”。至今街区内还保存着完好的祠堂建筑27处,历史遗存建筑67处。惠山老街的祠堂园林巧借自然山景,人文与自然融洽成景,以真山真水造园,可谓自成一派。街区内的惠山园、黄园、留耕草堂峰叠峦秀,翠拔蓝天,并且借景锡山龙光塔。这里,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这里的祠堂园林确与苏州园林不同,别具一格!
惠山老街地处惠山之麓,周边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并有著名的“天下第二泉”。街区内祠堂众多,古代祠堂不住人,全靠祠丁看护。祠丁一般家境贫寒,因惠山泥土粘性强,闲暇之余便捏泥人出售以补贴家用,久而久之形成泥人文化。惠山老街依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又曾是商贾之地,现仍存有耍货公所遗址。
千百年来,惠山老街因寺成祠,因祠兴街,融合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于一体,是无锡保存最完整、文化内容最丰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融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它的特色,与苏州的平江路、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不同,与苏州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感觉惠山老街的综合性功能更强,且有山有水的街区格局又更具野趣。
不作免费广告,直接启程——上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