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500|回复: 23

[原创] 2011年高考江西卷语文古文阅读简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
江西卷语文古文阅读简析

      始汲黯为谒者① 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 ②告:休假。  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5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雄鹰展翅 于 2011-6-11 19:57 编辑

理解文意是完成文言阅读的前提。

2011高考江西语文古文翻译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威严而使人畏惧。河内郡失火,连着烧了千余家,武帝派汲黯去视察。(汲黯)回来后报告说:“百姓家失火,房屋毗邻蔓延烧起来,不值得(陛下)担忧。我经过河南,那里的贫民受水旱之灾的有万余家,有的甚至到了父子相食的地步,我谨借出使的机会,自作主张,拿着陛下的符节,发放官仓粮食来救济他们。(现在)我请求交还符节,接收假托陛下名义越权办事的处罚。”武帝认为汲黯很贤良就赦免了他的罪。汲黯因为多次直言极谏,不能被留在朝廷,(所以)被调任东海太守。(汲黯)好清静,选择郡丞和长史任用他们,(自己)只关注大事而已,不苛求细枝末节。一年后,东海被治理得很好。

    汲黯多病,武帝多次特许他休假,(但还)没有痊愈。庄助又替他请假,武帝问:“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地方超过别人。但是说到他辅佐年轻的君主,(他)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利诱他,他不会去;赶他走,他不会走。即使自以为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也不能改变他的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武帝派使者拿着大将军的印信,到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都归属于他。在群臣中的尊贵宠信没有第二个,公卿以下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分庭抗礼。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卫青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拜。”汲黯说:“因为大将军有只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听说了,更加觉得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朝廷的疑难问题,对待汲黯超过了平日。卫青虽尊贵,有时侍奉武帝,武帝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公余谒见,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武帝不戴帽子就不接见他。武帝曾坐在置有兵器的帷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武帝当时没有戴帽子,望见汲黯来了就躲进后帐里,让别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老师不愧是教语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今天抽时间将原题校正了一遍,因为网上提供的word版错误百出。随即又将原文译成了现代文,并对答案作了简单解说。

由于时间紧迫,不妥之处敬请行家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简析】选D。夺:改变。如“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论语》),“勿夺其时”(《孟子·寡人之于国也》)。B中“矫制”与《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的“矫诏”类似。C中“指”通“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B.上贤而释之
       作《师说》以贻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                          D.尊宠于群臣无二
       于是秦王不怿,为击一缶                  以勇气闻于诸侯

【简析】选B。B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转折。A中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相当于“来”。C中两个“为”字都读wèi,介词,替、给。D中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答案】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2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有学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译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百度搜索“2011高考江西语文古文阅读简析”百度排名第一,是马当在线的。

截图0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