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7514|回复: 1

红色、古色、绿色,带你走进人文故里彭泽浩山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size=0.18]钟灵毓秀人才出,物华天宝青山美,这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处鲜红而碧绿的故里。这里有“青山望不断,清泉石上流”的秀丽风光;这里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恬静生活;这里有“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红色精神;这里有“浩山浩水浩林浩气长存柳墅里,古树古村古井古桥横架兆吉沟”的古色古香古朴的人文情怀,这就是美丽的彭泽县浩山乡。



[size=0.18]浩山乡地处赣北边陲,位于彭泽县东北角,与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境内的大浩山海拔859米,是全县最高山峰,大浩山原名大航山,相传明朝隐居在大航山的刘百武,常到附近的新庵庙看望其出嫁修行的夫人。有一次夜晚时分,刘百武从新庵庙看望夫人回山时,途经月山谷,只见山间月明如昼,月亮倒映在山谷清澈的泉水中,他停下脚步,抬头望月,遥思故乡。转身坐在桥头石块上,即兴赋诗一首:“月亮照山谷,小溪桥下流。隐隐水中月,运河一叶舟。”刘百武是一个文官出生,通过考察了解,大航山绵延百里,气势雄伟浩然,随改大航山为大浩山,一直延用至今。


[size=0.18]红色浩山

[size=0.18]典型的山区地理条件让浩山乡成为了红色革命的摇篮。2002年实行撤并乡镇后,原浩山乡和海形乡合并为浩山乡,并在原海形乡政府所在地建立了红军山庄。红军山庄高大的牌楼上镌刻的:“育新人播火传薪鸿图伟业共圆中国梦; 革旧制叱风咤云碧血丹心谱写正气歌”的楹联;山庄二楼上那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和镰刀斧头旗,以及写有”中国工农红军赣北皖南游击大队第九中队”的队旗,会撩起参观者的若干回味思索;从高音喇叭里时而传来悠扬嘹亮的红色歌声,把参观者带入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size=0.18]

[size=0.18]

[size=0.18]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彭泽县仍坚持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秘密建立党的组织。1934年4月底,血战柳墅,歼灭了国民党县自卫队100多人,史称“柳墅大捷”。当时的闽浙赣省委为巩固赣皖边界的党组织和武装力量,在彭泽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彭泽中心县委,包括彭泽、湖口、都昌、鄱阳、望江、东流、秋浦(至德)七个县。中心县委的建立,掀起了彭泽县武装革命斗争的高潮,领导和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工作的开展,并为后来北上抗日,保存和培育了大批的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size=0.18]在取得大胜利的同时,七县中心县委也涌现了不少的动人的小故事:洪会生是兆吉沟自然村人,当时在七县中心县委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廖士翘率领的国民党保安队当时住在柳墅村下,趁着某天天色未亮,住在柳墅村的廖士翘率领国民党保安大队70余人对中心县委进行围剿,当时洪会生正好起床,在听见国民党进入县委之后,不顾自身安全,用自己的喊叫声提醒的战友们准备作战,用自己的生命及时挽救了战友的生命,保障了中心县委的安全,牺牲时年仅26岁。

[size=0.18]浩山乡登记在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26名,仅兆吉沟自然村就牺牲40人,平均每户就有1.5名烈士。这其中也有很多无名的英雄烈士,在浩山乡流传着一个草鞋的故事,刚新婚不久的红军小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毅然决然的带着妻子给自己编织的草鞋奔赴前线,最后牺牲倒下的时候,仍旧怀抱着那双草鞋,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和铭记。

[size=0.18]

[size=0.18]

[size=0.18]2013年由浩山乡政府主持实施兆吉沟红色旅游品牌打造计划,将中心县委旧址与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进行保护性修整完善,成立了兆吉沟红色旅游风景区,2015年兆吉沟获得国家AAA景区授牌,并逐渐成为党风廉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size=0.18]冯家庄是前往兆吉沟的必经之路,也是进入浩山兆吉沟的第一道关口。该庄始建于明末清初,村民大多数姓冯,故名冯家庄。1934年冯家庄发展为红军的秘密联络点和交通站。当年山上红军所需军用、生活等物资,均由此转送到达山上。并且红色信息的传递,革命的宣传动员,党员骨干也在此秘密接头与联络。当年的冯家庄群众基础好、革命热情高,为兆吉沟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人们誉为“红家庄”。

[size=0.18]

[size=0.18]

[size=0.18]来到把口岭,能感受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雄峻气势,这里是山上红军最后一道哨口,是站岗放哨的瞭望台。在把口岭旁边,有一处一泻千里之势的瀑布,瀑布下边有一形若碗口的天然碗石。此碗石还有个故事哩:相传当年九华山始祖到大浩山路过此地时,看到这一瀑泉清澈透明。于是俯身将随带的木碗接下泉水一饮而尽,顿觉酣甜可口,心旷神怡。并自言自语:好水好水。心想:出家人应以善为本,慈悲为怀,如此之好水,过路人如若口渴要饮水,却没有器皿,如何是好。于是便将自己刚喝完水的碗往旁边石头上一放,便扬长而去。尔后这块石头便形成了这“天碗石”。

[size=0.18]

[size=0.18]

[size=0.18]再往前便是位于大浩山腰间谷地的石板桥,这里是当年红军上下山,歇息饮水之处,也是年轻红军反对封建婚俗,谈恋革命爱情的地方。为了缅怀红军精神,人们便将石板桥一块巨头冠名为“红军石”,如今,当我们用手轻抚这“红军石”,似乎仍然能感觉到红军战士留下的些许余温的时候,不禁会想起月山口的泉水,那曾是红军战士最甜美的饮料,朋友,我们要饮水思源,千万要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size=0.18]


[size=0.18]拴马树就在兆吉沟分景区里,在兆吉沟七县中心县委时期,红军首长邵式平、陈开运、李庚庆、陈守华等都曾将战马拴系在两棵青刚栎上,后长的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树故名“拴马树”。


[size=0.18]古色浩山

[size=0.18]


[size=0.18]浩山乡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是帝师的故里。这里的古树、古桥、古井、古碑,彰显了浩山乡千年古村的风貌;岚陵村被誉为“帝师故里”,岚陵人张锦枝官至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教育部长),是道光皇帝最敬重的老师之一。小山施家的明古村落——墩上施家,系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施之常后裔,清朝收复台湾名将施琅之宗祖,于元末明初从景德镇浮梁迁此,所居之地因位于小浩岭东南麓石墩上故名墩上施家。其房屋建造均为徽派结构风格。因施姓惜土如金,所居依山势而筑,保护田地,世代耕种。然因山势地形不同、地面大小不一,故所筑屋舍结构也不尽相同,有四围天井屋,有依势独居,其形状有磨角、有拆角和扯角等,为风貌奇特的村落。村内有一处古建筑遗址,形是大门槛座基和青石板台阶步道,门座基前置有保存完好的一对古石旗鼓和一对旗架拴马石牌。据考此处系清乾隆年间恩科举人施发元庭院所在地。据村中老人介绍:1934年(民国23年)国民党白匪妄想偷袭围剿我据扎在古村的红军游击队,幸被我游击队岗哨发现,并立即报告,使得红军游击队迅速组织山民向山上转移。白匪扑了个空,恼羞成怒,一把火将村中的部分房屋焚烧殆尽,只剩下残垣断壁,直到解放初期才得以慢慢恢复,至今屋体老砖上还残留焚烧的痕迹。墩上施家世代民风纯朴,路不拾遗,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如今,从小山村走出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清华学子。古村四面青山隐隐,古木参天,山花烂漫,竹影婆娑。面对此情此景,朋友,也许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size=0.18]

[size=0.18]

[size=0.18]千年廊桥相传宋朝年间初建此桥,至清乾隆九年重建木桥,并取名:“起秀桥”。桥上建有亭宇,名曰:“拦河亭”,以便村人歇脚避雨之用。后因年久失修,山洪冲击,木桥毁尽。清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以石易木,重修石拱桥于小河之上,成为小山一道独特的风景。据施姓《续建轿碑》记载:“桥名起秀者,何曰起其秀也。其所以起秀者,奈何!曰:环族皆山,东北诸峰如屏如障,独缺西南水口一面,术者,谓山川之秀,锺自天地,而人事不无补焉,故桥梁之设……”尚有捐建者碑记为证。一九八六年被彭泽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size=0.18]

[size=0.18]

[size=0.18]新庵库年代久远,近年浩山乡人民政府投资进行了除险加固整治。相传明末时苏州府尹刘百武乘船到九江,在长江看到大航山(即今大浩山),巍峨雄壮,就叫船家靠岸,与随从一路奔至大航山顶。放眼望去,发现这里有山有水有田有庙宇,山川秀丽,风景宜人,顿感心旷神怡,当即就萌发了效仿东晋彭泽县令陶渊明辞官归隐,远离尘喧的念头。于是他把随身的公文往树上一挂,并即兴赋诗一首“职任苏州府尹官,归山慕道便是仙,大航山上天地近,龙井池边发水田”。从此驻守大航山,过起了归隐慕道的生活,并给当地民众传播了一些佛教和道教的文化。几年后,其夫人来劝说他回家,反被他留下在与大航山遥相互应的天竺山出家修行,并为其妻在天竺山上新建了尼姑庵,随改天竺山为新庵山,新庵庙也由此而闻名。且香火鼎盛,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清末山上还建有学堂,是九都(今浩山)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中学,后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庸政,学堂被迫关闭。昔日的朗朗书声,就此消失在滚滚红尘之中。

[size=0.18]浩山乡政府坚持贯彻“博物馆式保护”的理念,齐抓共管,群策群力,以保护古村落遗迹和民风、民俗为抓手,多方面开展对外宣传,打造旅游经济品牌。2014年,我乡被江西省社科院和江西日报社评选为“江西十大文化古镇(村)”,岚陵村也于2016年11月入选了中国第四批古村落。


[size=0.18]生态浩山

[size=0.18]浩山乡是天然的氧吧,绿色的家园。全乡国土面积25万余亩,森林面积就达22万余亩,仅毛竹种植就达3万余亩。小山村的万亩竹海甚为壮观,放眼望去,这里群山环绕,重叠翠绿,自然成画,万亩竹海曾经是彭泽县有史以来最早的国有林场——海形林场,这里有成片竹林3万亩,来到山区竹乡,登山眺望,那重重叠叠的翠绿依山就坡,茂然成片,沛然如海,碧波起伏,无边无际,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和风徐来,铺景叠翠,看自然成画;烈日当空,绿影罩地,乘习习凉风;秋雨飘洒,枫榆摇红,闻淅淅沥沥;冬雪初霁,观银装素裹,分外娇娆。春来嫩笋破土吐绿,茫茫竹海更显勃勃生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竹农们用手工制作的精美竹制品,可以品尝到香甜的竹筒酒和竹筒饭。此时此刻,朋友,你也许会忆起古人咏竹名句来:“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饮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戴者竹冠,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可见,竹之节,令人敬;竹之途,何其广。难怪苏东坡喜竹种竹:“宁可食不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难怪郑板桥爱竹画竹:“写得一枝清瘦竹,”“逢人卖竹画清风。”胸有成竹,清风两袖。何等的淡定与雅致!何等的俊逸与空灵!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在浩山乡党委书记时龙云的带领下,浩山乡先后获得国了家级AAA景区,江西省AAA级乡村旅游景点,九江市秀美乡村最佳旅游景点等荣誉。2016年8月,浩山乡被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size=0.18]浩山乡不畏艰难、屹立不倒的红色文化,“红”得激情;学养深厚的古色文化,“古”得迷人;立足大局、注重长远的生态文化,“绿”得醉人。红色文化、古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如同山山水水,交融交汇、交相辉映,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古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今人以理念和行动描绘了浓墨重彩的近代画卷,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现代篇章,红色文化、古色文化和生态文化成为浩山乡发展的主色调和主旋律。

[size=0.18]来源:九江彭泽发布 浩山乡 刘彬 供稿

发表于 2017-6-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写的不错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