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彭泽热线 返回首页

要塞雄风的个人空间 http://www.pzrex.com/?6 [收藏] [复制] [RSS]

留言板

庐山雅趣 2013-5-8 15:49
自马当在线发展到今天的火爆彭泽热线,俺的汗水一直陪着她走来,到今天为止,彭泽热线的主题帖共265124。我的记录为主题595帖子8214精华35积分309563915...!占总帖量的。我的发帖量占了32分之一。其中有35篇精华!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我虽然暂时不写了,但我会关注她。
人在江湖 2012-9-18 12:05
QQ:761179150,人在江湖,很久没有加好友了,陌生
小酒窝 2012-6-13 18:04
我已应邀加你QQ,你没反应
蔚蓝之蓝 2012-3-25 19:03
要塞雄风: 这确实是个问题,我回头去问问并解决,另:小王兄弟啥时候回来呀?我们好好聊聊。
谢谢兄弟,是啊,我也一直想与兄长好好聊聊,只是时间老是匆匆,五一差不多回去,到时定会探望兄长。
蔚蓝之蓝 2012-3-23 13:37
问好兄弟,想问一下,为什么每次发文不能超一万字节,即五千字,要发,就要分发。我不想让一篇文字支离破碎,有什么办法可以一次发完文章?请告知,谢谢,春安。.
庐山雅趣 2012-1-20 10:05
马当在线2011年总结
大家好,首先向大家拜过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今天我们相会在一起,很高兴,很兴奋!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缘份。
首先容许我来一个自我介始:
我网名:庐山雅趣,这个名字好记,一听就会,燕子李三便称为“野猪”,为什么称庐山雅趣。当年我在东北梅河口,白城,朋友问我是那里的,答,“九江”,朋友们不知道,后来再有人问我那里的?便说是庐山的,“问庐山离你们多远”,答,抬头见庐山。所以我们也沾沾庐山的仙气,沾点庐山的光。
与朋友们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至今我参加了四个协会
一是乒乓球协会,
二是书法协会,马当在线四个便是我写的。三是彭泽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而我最乐意参加的便是论坛活动,至今在二个论坛共泡了近三千小时!
心情激动,诗以感慨
彭泽论坛与日新
马当在线结深情
有缘此日来相会
流水高山故里情
我受马当在线站长的委托来对马当在线一年来的重要活动作一个总结
以继望开来,承先启后
首先马当论坛在一年中,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注册会员21136|多名,影响越来越大,声势越来越强,在这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辞旧迎新,展望未来,回顾过去,我受站长和马当网友的的委托来对马当在线一年来的活动作个总结
以继望开来,承先启后!
2011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一年中,文友们激扬文字,不辞辛劳,写下了大量的作品。为马当在线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其中最突出的的便雄鹰展翅先生!
第一;
关注民生显真情:(去敬老院)
马当网友多次看望敬老院老人!爱心辉带领南垅中学同学位走进去敬老院关怀老人。马当在线,站长,步步高,雄鹰展翅,要塞雄风,快乐阳光,数码,雅趣等与镇领导,核电工作人员多次看望老人。在春节来临之前,大家又去看望了慰问孤寡老人,送去了物质,送去了温暧,送去了爱心,送去了关注!
第二:献出爱心为民众(捐款)
马当在线马当在线联合彭泽论坛网友共捐出数千元(3600)给白血病患患者黄惠华,在此要特别感谢站长无欲无求,和湖西酒娘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三:爱我中华记历史(上炮台山)
抗战是中华民族难以忘记的因史,油菜花开的时候,马当在线联系九江论坛,一百多位位网友,为缅怀先烈,寻找抗战足迹,冒雨登炮台山,并解讲了抗战的历史,
9.18是国耻日,,,彭泽论坛及马当在线:重上马当炮台山,重温历史,不忘国难家仇!
第四:参与活动重交流(参观核电站,油菜基地)
九江论坛马当行,参观核电站,走访浪溪油菜基地,扩大了论坛的影响,得到了九江网友的好评,成功的与九江论坛进行链接。马当在线和马当在线和团仙人洞采风,
第五,佛门向善重参与(上梁及开光大典)
组织了和团仙人洞之行,参加太子庙上梁典礼,参加了泉山佛应禅寺开光佛教盛会。尊重了佛教文化!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
第五,观光采风心灵美
马当在线龙宫行,庐山行,和团行,目的是弘扬人文、历史,鼓励大家爱家乡、爱文化。
第六:成功举办摄影展(影展)
马当在线在彭泽论坛的大力支持了下,在彭泽摄影指导下,成功的举办了二次摄影展得到了镇领导的胡书计,汪镇长的好评。得到了马当人民的支持,和鼓励,
第七:发扬文化重交流(学校演讲)
马当在线应马当中学鲍主任和刘主任的热情邀请,马当在线作了二场,学习的演讲报告,并给学生一一鉴名,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产生了互动效果!
今天网络平台,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网络无疆域,网民有快AA乐!增强了我们的友谊!特别要感谢马当在外人员,积极参与我们的论坛的交流,
给马当在线,带来了新的信消,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念。在此再次向马当在线的网友表云感谢谢!
在这个平台我,我们感受生活的幸福,阳光的明媚,我们欢笑,我们放歌,我们尽自已力所能及的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明天。
再次感谢彭泽论坛的广大网友,感谢彭泽摄影协会的网友,
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庐山雅趣 2011-10-15 13:21
请老兄看后,提提修改意见。致礼。
庐山雅趣 2011-10-15 13:20
庐山(AAAAA)之旅
“路在脚下,河山在我胸中”!曾五上庐山,一回相见一回新,春花秋月几登临。每次登临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激情,新的思想火花闪耀!
九江如一颗灿烂的明珠,处处是宝,瑟琶亭,锁江楼,浔阳楼,烟水亭闻名于世,石钟山,鞋山岛,南山,老爷庙。小孤山,马当矶,落星墩,点将台,西海,义门陈;举世闻名!
庐山之名气
九江以庐山闻名于世。当年出差东北白城,有朋友问,您那儿的?答:“九江的”!朋友瞪眼了!九江?那里啊。?
我灵机一转:“庐山的”。朋友伸出现大拇指!庐山之名,如雷贯耳,谁人不知,那个不晓。朋友不仅知道;而且睁大双眼“那您离庐山有多远呢。”?
笑着说。“抬头就见庐山。毛主席一去江西;就到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朋友脸上洋溢起笑容!你看庐山名气多大,作为一个庐山人,确实引以为豪!如今;凡庐山人(九江市民)传统节日可免参观33处景点!
庐山影响政局:
庐山,国共二党领袖都上过庐山!毛主席召开庐山会议。蒋介石发表抗日宣言。“庐山”:直接影响中国和世界的格局!影响中国的现代史!
庐山的文化
庐山的文化底蕴是那样丰富;自东晋慧远见庐山奇秀幽静,在此立庙。从此东林寺,西林寺便名闻天下了。历史上儒,释,道三家皆立足庐山,涌出现许多著名人物。用一句话来概括;庐山: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李白的名篇: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万口相传:
白居易的名作“不认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脍炙人口!
这些千古绝唱的的诗句,让庐山增色生辉!。
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白鹿书院,举世闻名!历史上有2500位名人涌上庐山,给我们留下无穷的历史财富!
庐山之名
远在西周朝之时,匡氏兄弟结草庐居。匡氏登仙之后,草庐犹存。人们便将匡氏住的山称为庐山。说起庐山之名,《史记》;:司马迁载:“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至今有2100年了。
庐山的荣誉多着呢: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四十佳,世界文化景观。庐山文化底蕴丰富。美景如画,胜似天堂。江西只有庐山AAAAA与井冈山AAAAA
一:九江——江西北大门
九江:取其九水汇集之意。为为鄂,皖,赣三省的连接点。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称!九江交通现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左邻鄱阳湖,右连洞庭湖!
五条铁路横穿九江,京九,合九,铜九等,二条公路:105(北京—珠海),316(福州—兰州)国道。 飞机有庐山机场。来往便捷
鄱阳湖:犹如巨大的宝葫芦系在宛如腰带的长江上。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世界上最大候鸟越冬栖息地。每逢冬春之际,有两百多种鹤类珍禽在此翔集,有“中国第二长城的美誉”。
便利的交通,使九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心, “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九江历史名人有:陶侃、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余玠、宋应星
近代、现代名人 、陈寅恪、、李烈钧、张勋、、许德珩)、袁隆平、陶博吾、
九江的名字出现,始见于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里便是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的九江郡,至刘邦开创汉业。高祖见九江山水环合,地处要冲,派大将灌婴来镇守。始建九江城,并在城里挖开一井,井与长江相通,井内生浪。人称灌婴井。至三国孙权时,发现水井壁有铭文:“汉高祖,颖阴侯开此井”再改名为瑞井。李白赞道: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
二:琴琶亭
乘兴来游,沿宽阔的大道东行;很快便到了梦萦情牵的琵琶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曲《琵琶行》,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其魅力之大。造就了声名远扬的琵琶亭。亭位于九江长江大桥南岸,眼前是一座古典园林。细品启功题联:
“红袖夜船孤,虾蟆陵边,往事悲欢商妇泪
青衫秋浦别,琵琶筵上,一时枨触谪臣心”
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带入《琵琶行》的诗境:迎面屏墙,刻毛泽东手书《琵琶行》,洋洋洒洒六百余言,大气磅礴,气势开张,笔走游龙。背后是《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湓浦送客,诗筵听曲,转过屏墙,仰见白居易的汉白玉塑像。诗人眉目清秀,双手背后闲庭信步,似乎在寻思又在行吟。
拾阶而上,踏上八角双层古亭,重檐青瓦,极目远眺气势雄伟。千百年来,古亭兴废,数度重建,但琵琶亭的古韵犹存: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天半入云”。
联中有画耐人寻味。登上二楼,凭窗而望,云横九派,浪下三吴。浩浩长江,轮船穿行。望着江水东去,我不禁想起了诗人。当时的场景,牵动着我恻隐之心……
唐玄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的夜晚,因“越职言事”、“不宜治郡” 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送客至长江边湓浦口,忽从小船里传出琵琶声,声音悲切凄凉。牵动情怀,“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诉说身世:白居易深感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境遇相似;不禁泪洒衣衫。激愤难平;挥笔写下《琵琶行》。
白居易离开浔阳,后人纷至沓来,登亭怀古,遥想往事,怀人悲己,一洒伤心热泪。正如孙韶所题:
为有琵琶数行泪,”“荻花枫叶也千秋
琵琶亭如同一位伤感的诗人,把泪水滴在长江之边,让人兴叹不已!亭因诗而兴建,诗因亭而传。诗也千古,亭也千古!
三:锁江楼——九江的象征
驱车来到位于长江之滨,九江市东北隅;此处原名回龙矶;江岸突起突出江面30余米,流水至此漩转激湍,过往船只常在此处遭难。明万历十三年,九江郡守吴秀筹集民间款项,修锁江楼和宝塔于石矶上,并铸铁牛四条护卫,锁江楼宝塔顾名思义,是为锁住不驯服的江水。锁江楼回龙塔,便成为航运的一种航标!锁江楼耸立长江之滨。如联所云:“
百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过江来。”
锁江楼:为浔阳十景之一;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九江,锁江楼毁于战火。1938年日本人攻占九江,炮轰宝塔,塔身连中三发而不倒,塔身有三个1米见方的洞,日本兵悻悻而去!
从此塔身倾斜,但仍然屹立在回龙矶上。锁江楼塔高约37米,六面七层,临江而建,石凿的斗拱,砖砌的牙檐。六角尖顶,显得古朴、简明、壮观。循塔内石级盘旋而上顶层,举目远眺,九江秀色尽入眼底:
古诗云:
“浔阳江上浪悠悠,临江兀立锁江楼。七层宝塔擎天柱,九派雄风尽揽收。
四:浔阳楼——与宋江
车沿九华门出,很快便驶到浔阳江边的浔阳楼。楼以人名。虽然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等,都曾登楼题咏,而广为人知的:还是宋江大闹浔阳楼。引起梁山好汉闹江洲的故事。墙上的壁画:再现了当年的风云。浔阳楼上有一付名联,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
《水浒传》:对浔阳楼写道:“宋江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一座酒楼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上楼凭阑举目看时,端的好座酒楼。宋江”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又去那白粉壁上挥毫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题写的的反诗。千年之后,留给浔阳楼是无数的财富。宋江“反诗”,格外吸引人们。据悉,这座“浔阳楼”,每年门票收入几百万元。来此寻幽访胜、慕名怀古的游客,络绎不绝。登楼顶,可品茶观景,饱览大江东去浩浩荡荡,眺望长江大桥,如卧波彩虹,大京九横贯南北,好一派勃勃生机!这岂不是“胜地因一人而名世,山水为一书而增色”?
四:烟水亭—九江的商标
烟水亭(省文物保护单位)也名百花亭,曾是历代名人题咏酬唱之处,现成为九江的城市象征;
在九江市闹市区甘棠湖中,有个小岛似园亭建筑。为周瑜点将之处。当时,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此处为东吴的一水上要塞,那时,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以少胜多,成为千古之美谈。烟水亭内有“周瑜战迹陈列馆”,馆中介绍了周瑜的生平,正中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塑像,携书挎剑,再现了儒将的飒爽英姿。
后来:白居易此处赏景, 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取名“浸月亭“。到了北宋,周敦颐来游,见亭毁,立意恢复,其子周寿代建,以“山头水色薄茏烟”的诗情,取名烟水亭。现在建筑为晚清时遗迹,虽然仍用亭名,其台榭为主体的建筑群:、五贤阁(,阁内纪念的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剌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
眼前的周瑜点将台,有曲桥相通。为九江市区的主要名胜!
置身亭上,近掬甘棠碧水,远望庐山翠色,烟雾轻罩,近观湖水清波茫映,,真是“四面湖山亭在水,半堤杨柳寺藏烟”。
据载,黄庭坚一日与友人游烟水亭,亭里有位客人在吸水烟,友人见之吟出上联:“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黄庭坚才思敏捷,文心绣口,即以古浪井相对道:“风浪井,搏浪风,浪自风生。”一时传为成了烟水亭中的文苑佳话。
五;能仁寺—全国重点寺院
在九江市庾亮南路,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深红色的山门围墙上,书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唵啮”八个大字。
能仁寺至今一千五百年了。花开花落春去冬来。能仁寺见证了古城的兴衰。能仁寺:誉为九江三大丛林之首”,是江西省四大名刹之一。清人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十三妹大闹能仁寺”的故事取材于此。能仁寺的大雄宝塔成为九江的名片。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能仁寺楹联:
古刹有真如,是庄严七层宝塔;
老僧天障碍,大供养一个庐山。”
此联情景交融,寓佛理于景观,韵味无穷。
九江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俯仰皆是,朋友们不妨去,看看;苏东坡笔下的石钟山。李白笔下的马当矶。陶渊明赞美的小孤山。鄱阳湖神秘的——老爷庙。自九江顺江而下,石钟山巧夺天工,小孤山中流砥柱,马当矶雄伟挺拔,龙宫洞天下无双。再走进星子去年  感受周瑜的英雄气慨。步入永修您会惊叹西海的美丽。
六:重上石钟山
在鄱阳湖汇入长江口,有一突出山峰依江临湖,这便是 “江湖锁钥”的石钟山。
第一次来游是十八年前做学生之时,老师讲到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带大家实地观光;。
“石钟山”是那样秀丽,好像仙山蓬莱一般。不仅出奇的美,而且崖高壁陡,山临水水绕山,相互衬托,险中有秀,地势险要,北扼长江南锁鄱阳湖,自古:为兵家必争要地。
乘兴来游,手抚太平遗垒,逍想:当年太平军英勇作战的场面,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游完:“遗垒:”这“昭忠祠”不正是纪念“湖口之战”阵亡的湘勇嘛?
老师常说:革命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放眼远处江水与湖水汇合处——水文黄赤界,清浊分明,眼前这位曾国藩,镇压太平军的统帅?为什么立像石钟山?是非不辨,正气何在!实在令人不解!面对疑问。老师也难以回答!
重上石钟山,山还是那座山,时光流逝,少年的我已步入壮年,纯洁的眼光已变得深邃,今天再看:“太平垒”,“昭忠祠”,政治色彩已经消失。浪花淘尽英雄。留给我们是无穷的遐思,太平天国,湘军,洪秀全,曾国藩都已烟消云散,退出历史舞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阵阵嬉笑声传来,一群群靓男倩女,在山上追逐。尽情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似乎忘却了洪扬革命的历史。如今;洪秀全已步下神坛。不再神秘和伟大,他能打败敌人,占领中国半壁江山,却不能战胜自已,征服骄奢淫逸,这位天弟下凡是否真有其事?难道,坐九九八十一人大轿,广选美女!足不出户?便是革命目的!以至后来,内部争权夺利祸起萧墙。天京之变,数万将土不是倒在战场,而是倒在自已人枪口之下!
洪秀全的革命,到底是为了人民群众,还是为了自已的功名富贵,还是去问他自已?
太平军自毁长城,曾国藩举杯痛饮,并深有感触地说“太平军不是被湘勇打败,而是他们自已打败了自已!
其实曾国藩不是什么完人,其所作所为目的何在?面对这隐痛之处,曾国藩在《家书》中自辨,!
不满洪秀全砸文庙,(孔庙)毁礼制,为捍卫传统文化挺身奋战。终身追的目标是:立德,立功,立言,其是非功过,历史自有评价。但“立言“,却不可妄加否定,他一生著书甚多,仅《家书》便有几百万字,抛开政治观点不讲,其个人修养,却无懈可击,!
故毛泽东在致锦熙书中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而今,曾国藩的书在市场畅销不衰,研究曾国藩的人大有人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所得结果自然不同,章太炎先生曾对曾国藩评价颇为客观。“誉之则为对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透过现象看本质,曾国藩并不是我们过去看得那么简单,不了解曾国藩,不熟读这段历史,所得看法难免不同。
两上石钟山,为何观点相距甚大,看来时间能改变看法,十八年的沧桑巨变,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思想在开放,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多知识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已的世界观。观点正确与否,时间自会结论。
重上石钟山
重上石钟山,山河入大观
奇峰屹江上,扼险镇雄关
手抚太平垒,笑语论先贤
清浊归江水,沉浮有云烟,
朋友如果您登上了石钟山,举目南眺,九公里外便是著名的鄱阳湖中的——鞋山岛
七:鞋山岛胜游
有言“不游鞋山岛,枉在江湖跑“
自石钟山下,乘船南行,放眼望去,鄱阳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与万里长江在湖口相汇,清浊相交,连绵数里,构成一道天然的江湖分界线。轻舟荡开碧波,穿过鄱阳湖公路桥向南驶去。人倚栏杆远眺东岸,苍翠万叠如屏风并列!举目南望,远处的美丽的鞋山岛,恰如一只精致的绣花鞋,飘浮在碧波荡漾之中。山形如鞋,故称鞋山岛,果然无愧“天下无双第一鞋!”
导游兴趣勃勃:“鞋山岛又名“大孤山。距湖口县城九公里,这坐小岛是200万年前,冰川运动所致,传说当年张天师由小孤山乘船去龙虎山。在此被大姑娘娘所阻,两人斗法;天师宝剑从云中插下,娘娘绣花鞋从下往上抛。两下相撞火光四溅,顿时鞋落湖中,化成一座小岛,而宝剑则变成一座宝塔,耸立鞋山之巅。”
美丽的传说,给人的无穷的遐思,带来的欢乐的气氛。一路说笑,步入山门,踏着轻松的步伐,沿着石级向上前行,过“峰火台,“宝塔”等诸景。不觉来到“禹王峰”据《江西通志》和《水经》载:大禹在此治水成功。勒石纪念!,
登高极目远眺湖口,一桥飞架南北,鄱阳湖渔舟互唱,船只往来。东见群山起伏,西望庐山为屏,湖光入眼山色畅怀,鞋山岛险峻异常,紧控鄱阳湖出口,扼南北水路交通之要冲,要想控八百里鄱阳湖(长174公里,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3588平方公里,为国内最大的淡水湖)!
便要据有鞋山岛,这天然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此大战十八年。后来的太平军与清军几经争战。抗战时,鄱阳湖成了日军难以逾越的天险。曾有一队日军,数千吨的运输船,在老爷庙水域莫名其妙的失踪,沉入湖底,鄱阳湖的神秘到今不解!
美丽的的鞋山,不仅是一部自然风光片,更是一部生动的的历史教材。它的幽静,与石钟山的奇巧,小姑山的峭拨组成了一组动人的山水画。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八:悠然见南山——AAAA级景区
车下高速:驱车向南出都昌县城,远见矶山和南山手牵手:环抱着平静如镜的鄱阳湖水。两山、一水、一城,尽显都昌灵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果然名符其实!
据说:矶山葬有陶渊明祖母之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便出于此。大家知道,中国三大贤母,有孟母择邻,陶母贤德,岳母刺字。其中陶母贤德的典故在此地广为流传
当年,都昌醉鱼为朝中贡品,陶渊明在此为官,为了孝敬母亲,拿了一罐回家,被其母严辞退回,并教导儿子忠君、爱民、勤政、廉政。
顺着98抗洪大坝,我们来到了南山脚下,庄重的门楼上古朴、苍劲的“南山”二字映入眼帘。
走进门楼,仿佛与门外是两个世界,一股清新的、凉爽的、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举目望去,只见南山,陡峭而不险,秀丽而有灵,树木葱茏泉水嘀嗒。一种登山的冲动激励着我们。顺着层层石级,我们先来到了南宋丞相江万里的展览馆。被其高尚风格力量所吸引,被其浩然正气所振撼,被其满腹才华所折服。从心底崇尚其忠、孝、义的品德。带着这份激动,我拾级而上。
只听泉声点点,树涛阵阵,鸟鸣唧唧,和成一曲悠扬的旋律;清澈的泉水与摇拽的翠竹相映成趣,绘就一幅自然画卷。啊!“野老泉”,石壁上苏东波手书,楷书大字雄劲飘逸。在这里,你会忘却凡尘世事,人事的纷争。
走过南山寺,穿过望湖亭。我们终于爬上了南山之巅。 走上制高点七层宝塔,仿佛置身云端,俯瞰南山,三三两两的游人,身着五颜六色的服饰,把绿色的南山点缀得五彩缤纷。举目南眺;鄱阳湖面烟波浩渺,船舶点点,宛如一幅云天相接图画。回首北望,都昌县城,商埠林立,楼群栉比,叠叠层层极为壮观,远望鄱阳湖浩浩荡荡。尽入长江,据讲:鄱阳湖流入长江灌水量,比黄河,淮河,海河的总量要多。不愧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都昌新貌入眼里
鄱湖风光涌心头。
都昌;一派富裕繁荣景象。难怪大文豪苏东坡有此感慨:“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难忘南山,给我以天人合一的境界。
九:老爷庙---省级保护文物
老爷庙位于都昌多宝乡龙头山首,与星子县隔河相望。自都昌县东行约五十公里便到了神秘的老爷庙。
停车老爷庙。举目远望。湖上烟波浩渺渔船点点,天上白云变幻,水面风光无限。鄱阳湖的原始生态,是我国目前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淡水湖,温家宝总理把她比喻为——“中国最后一湖“壶”清水。”
说来也奇:庙是祀奉的便是一只老鳖
跨步登临:。正殿前有方形花岗岩石立柱,上刻对联:
“数百年庙貌重修偏颂吾王功德”
“九万里威灵丕显顿平蠡水风波”
庙门平台两侧有石狮1对。庙岩上有“水面天心”摩岩石刻,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题
传说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在康郎山一仗失利后,坐着小船向老爷庙方向撤退。陈友谅率领战船,紧追不舍。再举起令旗一挥:“炮轰!”这一炮正好打在朱元璋的船尾,朱元璋的船顿时燃起大火,漏水下沉。这万分危急之时,有个像小船一样的大头鼋翻波逐浪,向朱元璋的船迅速游来。朱元璋便双脚一蹦,跃到大头鼋的背上。大头鼋迅速张开四足踏波排浪,一下子游到老爷庙边。 陈友谅望着朱元璋逃去,悲叹道:“这不是我的失策,朱元璋有神灵相助!”
传说归传说:然而600年前,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此大战,朱元璋确实遇难,船只搁浅,差点被陈友谅大将张定边所擒,幸得常遇春遇射伤张定边,救下朱元璋。但为了烘托朱元璋真命天子,神灵附体的光辉形象:便编出了个鼋将军相救的故事,这便是:天命神授。朱元璋登基后,下诏扩建此庙,赐名"鼋将军庙",不久又赐封"定江王庙",此事记载于《明史》。这样就更神圣化了。
眼前的的水域就是传说中的:“中国百慕大。”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已莫名其妙的下沉了1400多艘船只,并且一只都没打捞起来。1945年,日军一艘名叫神户九号的运输船,装满了2000多吨掠夺的财宝古玩,船行到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却无声无息地沉没,船上的200多人无一生还。日本海军忙派出一支潜水队到老爷庙,发现这里的水深最多才30多米,潜水员下水后只一人得返,其余的有去无归。幸存者脱下潜水服后,面色苍白,说不出一句话,接着精神失常了!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自然不会放弃“神户丸”号上的财宝,于是请来美国打捞专家爱德华•波尔的潜水队。
打捞从1946年夏季开始,耗资数万、费时数月,不仅没有找到“神户丸”,潜水队中也有几名成员神秘失踪。 更为奇怪的是,所有生还者对打捞过程均三缄其口,真相不得而知。
20世纪80年代,美国爱德华•波尔在《联合国环境报》上发表的回忆文章,披露了他在鄱阳湖底亲历的这一奇境。
“几天内,我和3个伙伴在水下几公里的水域搜寻‘神户丸’号,但没有发现一点踪影,庞然大物究竟在哪里呢?”
“正当我们沿着湖底继续向西北方向搜寻时,我忽然觉得眼前一亮,透过防水镜,发现前面不远处闪出一道耀眼的白光,飞快地向我射来。”
“顿时,平静的湖底出现了剧烈的震动,身边呼啸如雷的巨声滚滚而来,一股强大的引力将我紧紧吸住。我感到头昏眼花、神志麻木,身体无奈地随着吸力昏昏向前。”
“这时,有一样东西重重地捶击了我的腰部,我忙用手抓住它,原来是一只大箱子。剧烈的疼痛使我的神志变得清醒起来,拼命与吸引力抗衡。”
“白光肆虐地在鄱阳湖底翻滚,我的同伴随着白光而去,就此下落不明……”
死里逃生的经历,使爱德华•波尔终生难忘。他眼中的鄱阳湖是“‘魔鬼三角’,湖面恬静、优美,湖底神奇、恐怖,是一生中遇到的最危险、最可怕、最令人心惊的死亡之湖。”
翻开沉船记录,仅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30年间,这一水域就有200多艘船只沉没,1600多人失踪,生还者被吓疯的不下30人。由此人们将老爷庙称为鄱阳湖上的“百幕大”
过往的船只在老爷庙,无不燃香放爆。以保一路平安。至今老爷庙香火旺盛。
十:长江明珠——小孤山 AAA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水中央” . 泛舟顺流而下进入彭泽县,小孤山映入眼帘!多么奇伟! 长江东下,大自然在它的怀抱中,雕琢了一座砥柱中流的小孤山。这座长江绝岛,本在长江之中四面环水,以“孤”驰出名”后来泥沙淤积渐与北岸相连。孤势虽减却依然挺拨,被誉为“江上奇峰”。
而江南的彭郎矶,正脉脉含情的注视着江中的小姑呢! 乘兴而来,最先迎接我们:是江岸五棵柳树,陶渊明的彭泽县便在江的对岸。这五棵垂柳是否“五柳先生”所化?但我知道渊明来过这里,乘晋朝那种木船,载酒泛舟且行且赏,在落日余晖染浸的大江上,慢慢的体味着小孤山的傲岸。纵情在山水之间,醉眠于芦苇沙滩,领略“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的妙景幽境。 醉卧于平林曲岸,忘却了时政的浑浊,官场的虚似。是堂堂七七尺男儿,怎肯折腰于权贵门下,山水之美田园之乐,发出呼唤;何不归去! 漫步柳林:遥想东晋韵事,我踏着渊明脚迹来寻当年遗踪。
解缆行船泛舟江上,一睹这‘“长江绝岛“之景,恰如大陆游在《入蜀记》所载:“凡长江独立的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无不出名,但其峭拔,秀丽都不能与小孤山相比,自数十里望去,碧峰峭然孤立,怒触云霄,非他山可比,越靠近它越觉秀丽,冬晴夏雨姿态万千,”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小孤山确如所述,美不胜收,故又称小姑山,人们把她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眉目传情的风韵少女,此时隐隐听到江边有人在唱苏东坡的“舟自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歌!该歌戏称小姑已与彭郎已结成美满姻缘!
停舟系缆,踏级而上登高而望:小孤山险中见秀。山上古木修竹郁郁葱葱,庙宇亭台层次分明,半山之中,启秀寺背倚峭壁,下临长江,宛如悬在碧霄空中,凌空欲去,整座山形宛如一条呼啸而去的神龙。山下大江东去浩浩荡荡,汹涌澎湃而不可挡,一派惊天裂地的气慨,但小孤山却兀立江心,孓然为中流砥柱,任狂风怒吼,骇浪惊涛仍然巍然不动, 不向洪流俯首,我敬重小孤山的孤傲和伟岸,在我心中,它一点也不觉得“小”反而显得那么大,可谓‘仰之弥高”眼前这付对联 “碧汉空中悬古寺,白云深处响殘钟‘
便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它高悬碧虚之上,超凡脱俗的仙风神韵!
我想:江山如此多娇,引得渊明先生竞折腰,毅然辞官彭泽令,也许小孤山高大的形象和,砥柱中流的勇气激励了渊明!先生归去,放舟于五湖,种菊在南山,开田园诗派之宗,留文坛之佳话!先生并未脱贫,年幼孩子满屋,室无隔夜之粮,却断然脱却官袍! “乌纱掼却白双瞳,浩然归去也,宁让酒杯空“
先生抛弃荣华富贵而去,张开双手拥抱自然,这需要多少胆量和勇气! 在历史的长河中,先生的归去,如流星一瞬,眨眼便消逝在茫茫的广宇之中,留下来的只有《归去来辞》和那凌霜偏爱菊的傲岸精神,先生走了,留下的只是后人的怀念和追思!
附苏东坡诗一首: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水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客自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
陆游 “ 江水东流直下吴 狂澜倒挽一人无 世间枉说奇男子 砥柱中流说小姑
十一;神马横江马当矶——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扼苍穹的马当矶,屹立于长江南岸:江西省彭泽县北端。抬首远望;马当矶自东往西,蜿蜒腾跃,状如一匹奔驰骏马。突入浊浪惊涛之中。据彭泽县志载;“乘舟自彭泽而下,约三十里许突兀一山,状如奔马是谓马当”。山名由此而来。”

沿着王勃当年登山之道,拾级而上,遥想王勃当年,观;“马当霞烟,”,得矶山川灵气之助,触景生情,酿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名句。借到好风,自马当矶溯江而上,经鄱阳湖日行五百余里,赶赴南昌,参加滕王阁盛会,落纸云烟,挥毫书就:《滕王阁序》当即满座传看。从此滕王阁誉满天下,一跃而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马当好风送王勃,成了千古佳话。“时来风送滕王阁”由此而来!
追溯往事,踏着石级,不觉来到西侧山巅.马当山不高,(海拔150米)。而在于险:披襟俯瞰:崖高千仞壁如刀削,大江东去众水浩荡,汹涌澎湃而至:惊涛拍岸回风撼浪。转身察看顶矶:巨石森列。“虎石”马蹄石“形状各异。而眼前弹痕累累,的防空洞为一砖形隧道掩体。纵深十余度米高约三米。阳光一泻而下,映现出斑驳陆离的洞壁。洞口西北直扼大江! 洞口东南直接古练兵场
据史载:炮台始建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进攻上海宝山,直逼南京。清政府沿江修筑炮台。马当炮台自始筑建,构成长江险关。有力的阻止了侵略者的内窜。后来屡有兴建,马当炮台与:与江中的小孤山遥相对峙,成犄角之势。江中沙滩将江流一分为二,左水道狭窄淤塞不通。右水道流经马当山下,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迟滞日军西进武汉,国军开始修建阻塞工程,征集民夫万余人,民船万余只,满载石块倾入马当至安徽余家洲的水域中,堵塞长江航道,并在马当山上筑起三级炮台。炮台下江面最窄处,浇灌钢筋水泥墩柱,贯以铁链;水下布设人工暗礁三十处,水雷1600多枚,形成了"马当阻塞线"。扼长江中游咽喉要地,关系武汉的安危.以李韫衍为马当守备区指挥官,率三万余人,防守马当江防一线。自1938年3月下旬开始,马当江面附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空大战。尽管日军使尽全力猛攻马当要塞,但日本海军始终无法突破江上封锁线,一直被阻遏在长江中游以下。
"马当的阻塞,直把敌人军舰压迫在芜湖方面,达半年之久,其间不知道给我们争取了许多有利时间,来从事保卫大武汉的军事配备。"当时有人这样评说:
六月二十四日,十九向日舰以~形游弋发射击舰炮。
每一次回旋,就有一百多发重炮弹倾泻要塞阵地。我炮台守卫炮兵,奋起反击,击沉敌舰艇四艘,重创日舰两艘。六月二十五日,鬼子气焰更凶。敌机也加强了,对我军阵地的低飞扫射。我炮兵英勇反击,将一架日机击得凌空爆炸。我军阵地欢声雷动,下午六时许。蒋介石从武汉来电嘉奖了守奋官兵。
日军久攻不下,改由马当下游香口,登陆,占领了香山阵地。居高临下架起大炮向马当轰击。要塞屏障顿失。!日军最后由通往长江的内湖,——太泊湖登陆。迂回包马当要塞,惨无人道的施放毒气。(毒瓦斯)于二十六日侵战马当.岁月流逝,当年纷飞的战火早已褪成了斑驳的回忆,只有炮台和防空洞依然傲立江风之中,见证"马当阻塞线"阻塞日本铁蹄、保卫中国的历史。
十二:重上叶家山(海拨450米)
二十年前过此山,路行险阻倍艰难.
如今重上叶家岭,袖拂青云眼界宽
叶家山:在彭泽境内:上七下八,上下总计十五里,一来一回合计三十里。
十多年前上过此山。早就有一种想法,沿着当年的足迹重上叶家山,再越叶家岭!体验当年的艰难!想当年十六岁的我,单薄的肩,肩扛一棵碗口大的松树,翻过了此山。
可想当年之艰幸!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事事非,当年的叶家村是一步一步的量过来,如今鸟枪换大炮,开着车,带上干粮,矿泉水,数码相机,车停叶家村,再沿羊肠小道轻松上行!
一路花香鸟语,满山开遍映山红,紫罗兰比比皆是,清风吹来,一阵阵香樟树幽幽清香,沁人心脾振奋精神。步伐愈显轻松。树上的鸟儿欢快地唱着歌,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与同伴一路说笑,人生不学徐霞客,当学李太白,“一生好为名山游”!
来此:采山川之灵气,吸日月之光华,长人之精气神,多么快乐”。山风迎面拂来倍感清新;这里富含空气负离子!有益于还精补脑!穿行在这大森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一种无穷的享受!爱好大自然是人的天性,登山旅游,不用花银子不用钞!又得功夫半日闲!
看前面的老松别具幽静,松干挺拔,眼前古树遮掩,古藤缠蔓的古情野情深深的吸引着我。不禁赞叹,不入此境难得此景。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啊,在这没有人为破坏天然生态的老林,太稀少了。
这寻常之地,千万树成林,小鸟在林间、跳跃,相思鸟成双成对,五颜六色的小蘑菇散落林间,俨然是童话世界。难得奇观。脚下积了一层层树叶,其间有许多野兽的脚迹,这片森林是大自然的博物馆,无所不有,无所不奇,汗往下淌,路很上行,别有天地,别具风情,难得有此好美景啊,人生能得几回醉,来此野外登山旅行,领略无尽的风光. 乐在其中,此中滋味谁能识,“黄山有黄山的风光,叶家山有叶家山的趣味”!
此行即领略风光,又锻炼身本体,何乐而不为。
时近中午,咱们打开行李,拿出干粮美美的吃上一餐,哈:这野外的美食,与众不同,同伴颇有兴趣采摘野茶,我铺开报纸,头枕行李包,天作床来地作被,美美的睡上一觉,多么舒服,轻倚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进入甜蜜的梦纟,不知过了多久,才醒!睁大双眼,继续前行,不久便登上主峰!
站在峰顶,更觉宇宙之浩渺,大地之广大,九华山遥遥在望,滔滔长江如同白练,这便是大自然点染的山水画,我在静静的领略它的神韵,由衷的感慨,此景此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逢。
哈哈,此行共越四十多里山路,登上了二座山峰,领略无限风光,晚上回来,咱还打了阵子乒乓球,您说,多么有意义的日子,多么难忘的记忆。记住人生旅途中有意义的这一天。记住这美好的日子,2007年4月11日,重上叶家山 !
十三;揽胜龙宫洞AAA——天下神奇数龙宫
秀在庐山,奇在龙宫,天下神奇数龙宫!物华天宝,大自然造就了诸多名胜,庐山之北五十公里处,有一处人间仙境,这便是闻名于世的龙宫洞;位于彭泽县南36公里,西距九江60公里。
1978年解放军总参谋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将军一行,考察了这座神奇溶洞。随行的记者发表了《漫游龙宫洞》,从此,龙宫洞享誉海内外!
值闲暇之际,我们来到美丽的彭泽县天红镇,一睹龙宫风采。跨进山门但见龙宫洞口:那集大自然伟力于一身的拱形桥,横空跃出凌霄飞架,搭在山涧之间。形成奇特龙门景观。天下之溶洞我去了不少,如桂林之七星岩,芦笛岩,贵阳之“麒麟洞““蓬莱仙洞,及大王洞,然如此雄伟壮观者少。家乡龙宫洞却以宏伟奇特著称
一泓清溪穿过龙门流入池内,泉水击石,哗然有声,池内有二尾红鲤,冲浪而行,昂首欲跃,见此美景!不由想想,李白的名句“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过了龙门,便跨上了一道站坎,更加丰富多彩!步入龙门,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不觉神清气爽。目不暇接的钟乳石千形百状,眼前的 “神龙回海“特别醒目,一条20多米长的钟乳石,状若游龙。呼啸而去。我们紧随神龙来到水晶宫,眼前这顶天立地的石柱,便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大圣依仗它,降妖除魔,一路保唐僧西天取经。
但见水晶宫内,金额銮殿内,前挂尚方宝剑,后置龙椅,两壁天生浮画,绚丽多彩,宫顶无数宝莲灯光辉照人。令人拍手叫绝。至此已忘却尘世的烦恼,人世的纷争。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经千年”之感。
仙真岩
仙真岩位于乌龙山山腰,与玉壶洞相通。汉建兴五年(227)五月有僧练丹于此,修炼飞升故名仙真岩。
至明朝成化年间,被辟为寺院,历有高僧居住。从此,香客朝拜及游览者络绎不绝.仙真岩面向象山地处狮山,大门为五岳朝天式门楼,门联:
“仙境修行,何必定朝南海;
真心拜佛,到此便是西天。”
清道光三十年(1833)彭泽状元汪鸣相亦撰联:“洞内有天晴亦雨,岩前无岁草为春。”
此至不禁低吟洞中古诗:
十里扶筇秉烛游,信知仙洞异凡流,我来不忍回头去,恐坠西山红日头
其二;放脚呼风到仙岩,苍苔踏破洞中天,挥毫醉杂元晖酒,我欲云端抱月眠
十四: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山。AAAAA风景区
庐山北濒长江,南枕鄱阳湖。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的夹角地带。长29公里,宽16公里山,山:有山的灵魂;水,有水的性情。庐山的山水,流淌的却是淙淙文墨。山因水活,文以传名,庐山也便成了“文化名山”、“世界文化景观”。
庐山有四奇:“壮观的飞瀑,缥缈的云海,峻奇的山峰,苍翠的林木。”
公元126年,一位身披长衫,沿着山间樵径,登上庐山的绝顶。举目四望,周身的风景让他激动不已。随,在《史记》里写下:“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他就是司马迁。
从此,这座兀立长江南岸的大山,名闻天下,演绎着无穷的文化魅力。
九江向我们招手,庐山向大家呼唤!
一行人上路了。高速公路给我们出行带来便利,下九景高速经荷花池转盘,向南二十来分钟,车便驶到庐山山麓。
“跃上葱茏八百旋。”沿着主席当年上山的路,汽车在山岭上穿行。一种凉爽的清风从车窗涌入,,濡润着我的肌肤和心情。景色渐渐秀丽,远处一座座山峰迎面扑来,云雾环绕。朋友高声欢呼,“仙境仙境”。随即停车路旁,让大家来尽情的享受这眼前的美景。众人纷纷拿起相机。拍摄眼前的美景,记下美好的瞬间!
峰回路转愈行愈险,两侧是悬崖绝壁,路边是绿树青松。眼前的风景宛如仙境,一阵阵山风扑来,格外清新提神。这绿色植被之处,富含空气负离子。能大大提高人体的供氧量,故古人有,“取日月之精华,吸仙山之灵”。众人一路说笑,小车不觉行驶到庐山大门,仅花了四十分钟。
十四:云中山城——牯岭街
今天是2010年端午节。我们一行凭身份证进入山门。免除一百八十元大洋。车入牯岭街似入仙界,如上天台
眼前的牯岭素有“云中山城:”之称。它是庐山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镇面积46.4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5万。(加之夏季做生意,做小买卖、打工族总人口不超过三万)。它归“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理,是个比县级高半级,比市级低半级的一个行政区!)
半月街上一尘不染,路旁绿树浓荫,花园里绿油油的嫩草,红的是花,绿的是草,蝴蝶翩翩起舞。我们进入花的世界,绿的海洋。仿佛到了仙山福地。放眼望去,庐山可称为世界建筑博物馆。依山而筑的各式欧美建筑,红绿相间,别具风情!极具魅力;这里素有“清凉世界”的美誉,这气温适宜,气温比山下约低十度。从街心公园凭栏远眺,剪子峡云升雾腾,小天池云泻如瀑。看山城、看九江,好一派“天上人间”的感觉。
十四:花径
自牯岭街乘车南行,首先观赏如琴湖;碧波荡漾湖光点点,湖心有岛,曲桥相通,山形树影倒映成趣。曲径通幽。转到右首便是有名的花径
花径山门古树为伞,浓阴蔽日,两旁石门柱上刻着“花开山寺,永留诗人”八个大字。花径两旁绿树浓荫,红花绿叶之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穿径而行,石中有花,花中有石。拾级而下,一条曲径蜿蜒通幽,径外内横卧一石,上刻“花径”二字,字体遒劲,相传为白居易手迹。
下行便到;白居易草堂陈列室。此室按《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白居易像立于室前,仿佛对我们微笑,仿佛在诉说历史:当年诗人来游庐山,因见其境胜绝,恋恋不去。此时恰为暮春之际,山下花儿早凋谢,而这里山花烂漫,映人眼帘,白居易即兴口占: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诗又成就了一个美丽的景点!
:白居易—唐朝伟大的诗人
“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白居易小时聪明异常,七个月便能以姆指点出,之,无两个字。可见其天性之高。便一路顺风中进士,任县尉,进翰林学士,任左拾遗。一直做到左赞善大夫,
因上书追捕刺杀武元衡宰相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从此转向于佛老之学。以喝酒、吟诗、弹琴为乐。白居易作杭州任刺史修了有名的白堤,一直为人们称道。
白居易”以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有名。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白居易被称为"诗魔"。诗魔给庐山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十五:名满天下的锦绣谷
出花径西行数百米,但见前面山高谷深。豁然开朗,沿着石级踏步登崖,眼前视眼开阔。顿有:天高地迥之感。眼前谷内繁花盛开似锦,有白的、红的、紫的、黄的,百花齐发,又同时点缀在断崖、怪石和苍松翠柏间,远远望去仿佛在绵缎上一般。锦绣谷由此而得名。
山谷两旁:峭壁千仞奇松掠云;山谷中;云涛涌起绿波簇浪。远眺:是平畴绿野,炊烟民居尽入眼底;近看勒石刻碑,笔锋雄健畅人胸怀。一块屋面大的青石平躺谷中,上书“黄云万里”四个虬劲大字。这便是李白: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雄迈豪爽,回味无穷!
“锦绣谷”早就著名。白居易《庐山草堂纪》中有:“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
有好事者,对着空谷大声呼喊,便能听到对面回音,久之不散。眼前险峰危崖,怪石奇观尽入眼底。让人想象不尽。
谈判台
过了锦绣谷,拐了一个弯,便是观妙寺。观妙寺的边上是谈判台。1946年7月到9月,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八上庐山,会见蒋委员长,调处国共关系。原会谈的地点在两山的夹缝间,幽深清寂,赏心悦目。今天,已没了昔日的风光,几处条石,一坡荒草,绿苔斑驳,松荫浓暗,怎么也找不到当年蒋介石、马歇尔风云人物的影子。他们已经在岁月的烟云中消失了,成了历史的过客。松荫下,几方石刻上上刻着“同舟共济”四个字!这倒是让人回味无穷。历史啊多么象一台戏。上演的是无穷的精彩和魅力
十六;仙人洞
锦绣谷之南侧云雾环绕。增添几分仙气。月亮门两边的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这便是道家修仙之地。
眼前这一天然石洞,便是赫赫有名的仙人洞,纵深各十余米。洞顶为参差如手指的岩石覆盖,故名佛手岩。洞中有清泉,自洞顶石缝流出。终年不断,仙家视之为甘露琼浆。此洞天福地内,祀奉吕洞宾仙人。这就是毛主席诗吟:“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之地。
十七:御碑亭
在仙人洞南侧之顶端,有明太祖朱元璋洪武26年御碑,在亭子正门外刻有两幅对联:外联是“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
御碑为汉白玉质,正面刻有朱皇帝亲撰碑文,从碑文看:周颠南昌人,颠疯不羁,随朱元璋征战,排忧解难。周颠是神仙中的人物,是上天派来帮助太祖的!背面是朱元璋的《赠四仙》诗:
“匡庐之颠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这里所说的四仙,是指周颠仙人、天眼尊者、徐道人和赤脚僧。
朱皇帝的建碑之意;告诉天下:这便是君权神授,承受上天的旨意。朱元璋颂扬周颠的目的,无非是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如当年朱棣在武当山大封“真武大帝”。“醉翁之意不在酒”
朱元璋:
洪元璋安徽凤阳人.从一个无依无靠的放牛娃.小沙弥.到登上帝王宝座.靠的是非常手段.聪明才智.老朱有拨剑奋起的勇气.忍气吞声的韧劲.高瞻远瞩.能进能退,有善良之心,更有滥杀无辜的歹毒,他拼博.算计.建功立业.开辟明朝.为了将天下掌握朱家手中,用管村庄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扼杀了社会的发展.关闭国门.建立一个稳定,低效率的社会.他是一个屠杀闻名的帝王.更是一个殘酷的政治家.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其人.“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兼而有之”.以史为鉴,才山代有才人出,朱皇帝之后,又有新的皇帝.进行新的政治革命.
十八:庐山博物馆
庐山博物馆座落芦林湖畔,群峦围抱依山靠水。园内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珍稀树木点缀,,绿荫掩映草坪如茵,更有喷薄鹿泉,溅洒水花,显得清静雅然。原系毛泽东的旧居
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
一进门,右边是毛主席卧室,房间非常的宽大透亮。家具的简单。下一个展厅是毛主席的书房,保存着当年主席在庐山看过的书!
另一个展厅:是古代名人与庐山,有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东坡、朱元璋等等与庐山的关系,也都是图片资料。还有一展厅:列有蒋介石实物珍品。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宋美龄的象牙柄扇;以及蒋介石五十岁寿辰时,大员们赠送的佩剑和铜砚。
文物展厅:展有五百罗汉图的局部及王羲之的“鹅”字和许多珍贵的红木家具等。中心大厅:有一个庐山地貌的沙盘。很大,庐山的所有景点都尽收眼底。
再往下走就是庐山地质博物馆,主要介绍第四季冰川等等:展出的都是些石块。庐山在很久以前是海洋。
庐山博物馆系地方性综合类博物馆,馆藏丰富,尤以陶瓷、书画为最。多年收藏的数百件中共名人、手迹!参观博物馆:能对庐山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十九:美庐别墅—风云变幻一时多少豪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庐山牯岭东谷,有一条蜿蜒而来的长冲河。河畔便是绿荫深处的英式别墅,四周掩映着参天大树,庭园面积近5千平方米,石墙相围,内有泉水淙淙流过。这便是蒋介石夫妇旧居,进入美庐便见庭园中有一天然岩石,上刻“美庐”二字,上书“中正题”,走进了美庐,一股历史烟云扑面而来。在美庐;蒋公指挥千军万马,围追长征中的毛泽东;蒋公在这里决策全面抗战,进行淞沪会战。也曾在这里指挥内战,下阶迎接周恩来的到来!
同样;在这青石台阶上,毛泽东一手叉腰吟道“天生一个险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在这里指点风云;举行两次庐山会议,主席一举一动。庐山的风云随之变幻!在这里书写历史!
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一座房子,是主人运筹帷幄和主人的相互替换!
一股浓烈的历史烟云从这里飘出。我想;蒋介石,毛泽东都已经作古,虽然思想有异。却都是天之骄子,一个是传统思想的捍卫者。一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但那个时代结下的恩怨已了。可飘出的烟云却还带子火药味?我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突然一种清脆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打断只听着导游介绍 “
“1922年英国人,赫莉太太夫妇,在这长冲河边开了个西医诊所,买了这幢别墅!到1927年九江工人大罢工,收回九江英租界,庐山上的外国人也陆续离开,!1933年赫莉太太便将“别墅”,赠送给宋美龄,
1931年蒋介石住在庐山太乙村时, 险被刺杀心有余悸,太乙村别墅位置稍偏,地形复杂,院落较小!而美庐不一样:处在牯岭镇,生活方便,这美庐别墅处在别墅中央,周边全是国民党大员的别墅,从安全保卫来看,比较合适,后来毛主席居此也出于安全考虑!
蒋介石住进来后,看到周围全部是树,似乎有点单调。便种上竹子:宋美龄爱花;眼前那爬满整个墙壁的花,就是宋美龄亲自种的紫宵藤花。美化了美庐的环境
“想法是好的,但坏就坏在这一片竹林!”导游小姐故作神秘:竹子在风水里是属阴的,再加上蒋、毛住过这房子!后有过惊人的相似结果,蒋江山不保,毛晚节不保,所以很多人把这房子称为“阴宅”,说是阴气太重”
导游笑侃:增加游客的快乐气氛。带来游客们一阵阵的欢笑声!
确实蒋介石很喜欢这的恬静,个人觉得,蒋中正“美庐”这名字起得很妙。“美”字,一来宋美龄的名字中有个美字,二来又取其“美丽”之意;三念庐山之美。而“庐”字,有房屋之意,庐山之名也含了庐字。美庐!之前我曾读过蒋介石日记;特别写武岭的游记给我印象很深。蒋介石的国学不一般!
美庐是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美庐”历史的真实载体,是唯一一栋国共两党领袖都住过的别墅。当年周恩来在此同蒋介石进行国共合作的谈判。 50年代的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也曾住过这里1960年,宋庆龄在此住过。1962年,林彪住过。此外还有郭沫若、陈毅、胡耀邦等60年代上庐山时曾在此别墅居住过。80年代才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的。
如今,这里收藏的留存物品、历史照片极具历史意义。历史在这里沉思,游人在这里沉思!
二十;太乙村蒋介石遇剌
庐山的幽静之处多不可数,蒋介石为什么独钟情太乙村呢?:太乙村位于太乙峰下,石径横斜竹影摇曳,可远眺鄱阳湖万顷碧波,近可寻觅古道仙踪。把庐山视作 “夏都”的蒋介石,常来庐山太乙村踏步观景!
1931年7月3日一清早,王世和、蒋孝先(这便是西安事变中被打死的蒋团长见《走进西藏》),先检查了警卫情况。待蒋介石吃罢早饭稍事休息后,便随蒋介石出发。山上没有公路,崎岖蜿蜒,只能以轿代步。王世和、蒋孝先很是细心, 2人作了分工,把侍卫们分成明、暗两队。王世和部分侍卫跟随在蒋介石,在明处保卫;蒋孝先带部分侍卫潜人丛林幽谷、山背,搜寻各类值得怀疑的人迹、物品,在暗中警卫。
宋美龄的轿子走在前面,蒋介石的滑竿随后,相隔约三四丈远。出发约半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一处狭窄的崖口,只能排成单列成行。恰在此时,在暗处警卫的侍卫们,发现一山坡了四只丢弃的金华火腿,马上向蒋孝先作了报告。蒋孝先:拿起细看,发现二只火腿中间挖空了,内壁上,发现了一丝枪油痕迹。蒋孝先惊叫一声;“不好!有人携带武器上山了。快!马上通知王侍卫长!”蒋孝先带头冲出竹林,抄路追赶蒋介石一行人。跑到一处山坡上,发现不远处有位樵夫打扮的人,正注视着不远的滑竿。侍卫们悄悄包围上去。突然 ,“樵夫”,伸手从怀中掏出手枪,对准滑竿上的蒋介石扣动了扳机。 “啪!啪!”两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狭谷的宁静。蒋介石随声从滑竿上跌落。王世和、一个箭步窜上前去,用身子护住蒋介石。侍卫们拔出枪来,寻找刺客藏身之处时,这时:从上面的山坡上又传来一阵激烈枪声。枪声一停,蒋孝先就从山坡上冲了下来,急道:“怎么样?先生有没有受伤?”王世和、把蒋介石从地下扶起来一看,蒋介石虽然被吓,但全身无损,“刺客被打死吗?”王世和急切地问。蒋孝先苦笑了一下,答道:“我们10几把枪同时射击,打得浑身像筛子眼似!还能不死?!”这时,有一个侍卫过来报告:他们已搜遍刺客的全身,除了一把枪之外,别无他物!因此刺客的身份一时无法查明。蒋介石下令“不要声张,就地掩埋。”后来蒋介石查出这是王亚樵派来的剌客。
二十一:庐山抗战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抗战纪念馆:是民国时期庐山的三大建筑之一。”馆前正面,有一个小小的检阅台,据石该铭牌的介绍,这里是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关于“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著名演讲的地方。
全民抗战由此拉开帷幕。悲壮的口号传到中华大地,中华民族怒吼,黄河在咆哮。芦沟桥事的”八月二十五日八路军进行改编,开赴山西战区。九月中旬,林彪指挥的115师在平型关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歼敌一千余人。狠狠的打击了坂垣师团的嚣张气焰。
庐山宣言;蒋介石决意抗战: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我参战75万大军,同仇敌忾,为保卫工作祖国而战,前赴后继:涌现无数英勇事迹。我军死伤三十余万,日军伤亡6万余众!
号角吹响;战争爆发,日军从此陷入泥泞之中,不可自拨。经八年苦战之后,这才明白:在战略布局已输一着。沿长江仰攻,地利尽失,处于极为不利之位。相反:我军将主战场从华北平原转到江南泽国。取得战略上的成功!日军倾其主力于长江流域,其战略已失败。
淞沪抗战三个月后,他们才知,中国不可辱,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可低估。
二十二:庐山会议会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址掩映在松柏之中。水桶粗的松柏笔直挺拨,十数米高,漫步其间心情宁静而安祥。吸引这清新的空气。观看这古朴的建筑。历史烟云向我们飘来:
庐山会址原是蒋介石: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毛泽东在此主持了这二次庐山会议。历史却从一个恩怨走向另一个恩怨!
第一次:是59年的八届八中全会,前期是‘神仙会”,总结大跃进以来的得失,会议气氛轻松融洽,众人白天开会,晚上下棋娱乐跳舞。
后期会议;彭总出访回来,,总参谋长黄克成对他说:你和主席有些隔阂,希望彭总好好找主席谈谈;彭总上山后,因心中有事晚上没睡不着,一清早就去见主席,主席未醒,彭总被警卫拦住,彭总回去后,左思右想,把“大跃进”的不实之处写成了一封信给毛主席。
“1958年的基本建设,现在看来有些项目是过急过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资金,推迟了一部分必成项目,这是一个缺点”,“1959年就不仅没有把步伐放慢一点,加以适当控制,而且继续大跃进,这就使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增加了新的暂时困难”,他直截了当地指出:“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如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彭总的话是非常客观和正确的)
这本是私人之信,谁知主席看过后,在会议上印发,在小组会上,黄克诚、周小舟、张闻天等发言认为信的总的精神是好的,表示同意彭德怀信中的意见
8月16日,毛泽东宣布:,庐山会议中不同意见的争论是“一场阶级斗争”,本来 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决定:“只免去彭德怀国防部长职务、军委副主席职务,仍保留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职务。生活待遇不变。这个《决议》被主席压下未发。只发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 全会还决定撤销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和周小舟4人分别担任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但保留他们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以观后效。
庐山会议结束后,元帅中排名第二的彭德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排名第一的朱德因为没有“领会”主席意思,免掉了军委副主席之职,只列为军委常委;林彪因支持毛泽东,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军委第一副主席;贺龙因支持毛泽东,任命军委副主席。历史总是那样无情而有情!
;只听导游说::“主席来了个金蝉脱壳,把问题往别人身上一推,说“大跃进”始作诵者是柯庆施,什么钢铁元帅,粮食元帅,浮夸也好,都必须是你们自己报上来的,出了问题,饿死了人,有人就利用此事向中央发难,难道碰到上点小小的风浪,共产主义就不要搞啦?人民公社不好,难道全世界都反对?再说你彭德怀也是同意的,弄出了乱子,也应该是大家的,怎么就责任全在中央,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人想趁此事跳出来,借题发挥搞臭中央嘛,我上井冈山打游击去。””E' @2 @6 y
彭德怀
彭总,“谁敢横刀跃马,惟我彭大将军。”这名字多么响亮,庐山会议彭总打倒后:他老人家一直等待平反:但主席设下了底线:“谁都能平反,唯独彭德怀不能平反。”彭德怀于是1962年愤然上书八万言,要求平反,贺龙受命成立彭德怀专案组进行审查,但无结果!1965年秋,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彭德怀,对其承认“真理也许在你那边”!“
彭总死时,与刘少奇惊人的相似:
“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一个同志。彭德怀遗体上的白布单上写着“王川”。 1974年12月17日,彭德怀的遗体从301医院被秘密送往火葬场火化。为了掩盖事实,这份火化的申请单上写的是:“申请人:王奎,住址:301,与死亡人关系:父子,死亡人姓名:王川,男,76岁,印号一二六九○。”
第二次庐山会议:70年九届二中全会,政治局常委陈伯达会上发言,要设国家主席!
8月31日,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一点意见》,说陈伯达等人
“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这“一点意见”,让陈伯达从天堂直接摔进了泥坑,也使林彪从此失宠,第二年便摔死在温都尔汗:“
林彪—
据讲:当代有三个半军事家,第一个就是林彪
,抗日有平型关大捷.内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打得蒋介石直吐血.挥师入关,逼傅作义作城下之盟.平津一战底定华北,再战白崇禧,湖南和平解放,继而南下海南岛.居功至伟:这便是民间流传的“三个半军事家.”
林彪确有个性,!建国后很低调,不露声色.!自彭德怀当上国防部长,林彪十年来,很少露面,。庐山会上,主席批彭.众人不发一词,林手举得高,;坚决拥护,高举旗帜,昧着良心说坏话.。这样换来了很大的实惠,由不出名,一跃成为国防部长.以下录林的话
“毛主席一句话超过我们一万句.“
“毛主席比马克恩.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高得多.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党的领导就是毛主席领导”
果然主席高兴了,开了金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
而林彪内心是怎样看毛的呢.
“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已.功为已.过为人”.这是林写在辞海的条目旁.
“是非成败转头空。”林彪升得高却跌得惨,最后在温都尔汗折戟沉沙!画上了句号!
现会址内保留了59年的的场景,有一部叫《庐山烟云》的纪录片循环放映,让人们去了解当时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庐山会议旧址,因中共召开过二次重要会议,二位国防部长先后下岗而闻名世界!庐山会议纪念馆,让后人从中品味什么是“阶级斗争”,什么是“路线斗争”,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政治。
许多真实的历史值到今天我们才了解。许多历史到今天我们还不了解。历史真的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二十三:白鹿书院-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朝廷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白鹿书院凝集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生平曾到过长沙的岳麓书院,嵩山的嵩阳书院。而白鹿书院却一直未来,引以为恨。值此五一节日闲暇之际:偕友人来访,必欲一访而后快。自九江的姑塘镇出发。向人打听白鹿书院如何行驶。答:“二十公里外,前面的白鹿镇”驾车行约四十分钟。便到了绿树浓荫中的白鹿书院
进入书院:有一种超尘脱凡的感觉。眼前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一律坐北朝南一字排开,灰墙青瓦,石阶木檐,所有的门窗都向青山开着。林间鸟鸣,“贯道溪”流水潺潺,从庭院前面的碧翠中穿过,傍溪而行的是朱熹当年踏过的古道, “枕流桥”卧伏于溪上。行走在这样的庭院中,浮躁的心会变得宁静。怀着对每一位先贤的神位的崇敬,我一 一揖拜,包括丹桂亭中的那两株桂树,我一样敬佩。传说这两株丹桂是朱熹亲手种植的,虽只是传说,但我愿意它是真的!白鹿洞书院,一直是我心中的文化圣殿!
白鹿洞书院,它不是普通园林,它是读书人的文化磁场。它是传统文化凝集的结晶,双目失明的冯友兰来到书院说过一句话“人必须先会说许多话,然后保持静默”,都市人忙起来,一年也读不了几本书,故而心情总是难以宁静。
眼前的白鹿洞书院是庄严的!白鹿洞书院不是世外桃源,一样随着社会时兴衰,屡毁屡建。但风波总会过去,文化不会灭亡!就像我眼前的这两株树、风雨雷电的侵袭后,依然花开花落,生生不息!
我深深的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而不能自拨。值得敬仰的我敬重二人,一是:一是书院创始人。唐朝初之李渤首创书院:李渤养白鹿。而隐居潜心读书,因为有了李渤才有白鹿书院
第二;敬仰贤哲朱夫子。人称东南邹鲁的朱熹。朱夫子就是四书集注之作者。自南宋以后。科举考试皆考朱熹所注之《四书集注》朱熹是理学之集大成者。
1179年朱熹任南康知军。重修书院自任洞主。并邀请海内名家来此讲学。
最著名的是请:心派的领袖人物陆九渊来书院讲学。从此声名大振。白鹿书院名闻海内外。绿树浓荫掩盖着那浓厚的文化精髓,尤其是那精美的雕刻书法,苍劲有力,栩栩如生。内里很多文藏都保存着。如此优雅的读书环境多美。我想,如果我有时间在这里学习,那该多幸福!有对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泉清堪洗砚 山秀可藏书“白鹿书院为天下书院院之首。可见其影响之深。参观了白鹿书院,更觉朱子的形象伟大崇高!
访白鹿书院。
一:曾上庐山观险峰,风光无限入怀中,早知庐阜层层秀,不料此间味更浓
二:赞朱熹;李渤开书院,紫阳传斯文,四书集道义,理学起圣人
二十四:九江县陶渊明祠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开眼界,畅胸怀,为人生之乐事。故值此春和景明之际约好友数人,同访陶公祠。
自彭湖高速上路,车达九江县,陶公祠就在城内,转过一条街道向右行数十米。一座古建筑群映入眼帘;我们了解到:陶渊明纪念馆1982开始建馆,1984年对外开放,现对外免费开放。它是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馆之一,属省级保护单位,接待无数的来客。人们景仰陶公清风高洁的品质。陶渊明,一生中“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关心民生。一直受到人们敬慕!
走过池塘,来到上面书写着“ 清风高洁” 的三座牌坊,迈上63级台阶,如同阅历陶公当年走过的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贫富常交战” 的63个春秋。 “ 晋陶公靖节之墓”便位于这青山绿野的风水宝地。左刻,“五柳先生传”,右刻“归去来兮辞”。四株古松,挺拔苍翠,庄严肃穆,一切仿佛还是停留在陶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境界里。
拜谒完陶墓,顺着原路折回到长廊,西侧便是陶公祠。陶祠是一座有着江南古民居风格的建筑,大门上题书的“陶靖节祠”竖匾。两侧是陶氏后裔陶博吾的龙门对:“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
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
正中央大书:“羲皇上人”的匾额,下面是“陶公”立像。 肃立陶公面前,想起白居易诗句“ 今来访故宅,森若公在前” 。同样寄托着我对五柳先生的无限怀念。
陶渊明:东晋九江人,四十一岁由彭泽令辞官归去。五柳先生刚直不阿,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向往平淡自然的生活。过着与琴书为伴,以山泉为友的平静生活。开创田园诗派之宗。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渊明先生辞世前二个月,写下了绝笔。“ 陶子将辞逆旅,永归于本宅。” 逝后:先生归葬于老家马回岭,近来,陶公祠仿原坟再造于此。
渊明的诗文,作为文学珍品,为人们所喜爱。他的桃花源世界。是那样的美好,为人们所向往!
二十五:东林寺
离开陶公祠,我们驱车向东南行驶十多分钟倒到了举世闻名的东林寺
路上的景致让悦目。清风扑面,我们的心情舒畅起来,抬眼望去,青山拥抱之中的东林寺梵宇巍峨、气势恢弘;高大的文佛塔、碧瓦红墙的寺院错落有,,犹如一副空灵秀丽的水墨画,古朴而庄严……面对眼前如此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东林寺慧远大师,一千六百年前在《庐山略记》中的描述:是那样宁静美妙“令人神往!
如今的东林寺已没有昔日的宁静,接踵而至的游人带来了阵阵的欢笑声、步进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硕大的花坛,里面植有一棵粗壮的古樟,传为慧远大师所植,古樟的下方,一块书有“虎溪古樟(晋)”字的木牌,似乎勾起人们的怀想。我们兴致勃勃在古樟前留影,并饶有兴致地跟她们讲起“虎溪三笑”的故事:
“眼前这门前的这条虎溪。慧远大师驻锡东林寺达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送客和散步,从不越寺门前的虎溪。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访,三人谈得投机,送客时,慧远大师谈笑间,竟走过了虎溪桥,直到后山的老虎吼叫三声,三人才恍然大悟,三笑:三人相视大笑而别。“虎溪三笑”从此传为文坛佳话。李白诗云:“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说得就是此事。曾在寺前汩汩流淌的“虎溪”,如今“水落石出”,我们只能从刻在麻石围栏上的“虎溪”两个大字上去想象去感受!。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虎溪三笑图》,是宋代画家石恪所作。历代画家、包括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也以精湛的绘画艺术,再现了慧远大师(-释家)、陶渊明(儒家)和陆修静—(道家)仙风道骨。“虎溪三笑”是一个美好的象征,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每一位中国人血脉之中。便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儒释道三家文化交融的文明史。
走过一段麻石路,我们来到三门殿,殿前匾额上书着“东林寺”三字,墙上横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十分引人注目。进入殿内,眼前出现的是一方莲池,池内有观世音的雕像和两座假山,水中养着放生过的鲤鱼、甲鱼,或许是劫后重生且“见多识广”之因。这些鲤鱼、甲鱼颇有定性,毫不理会游人的喧嚣,径自浮游于水面。看着鱼儿们“目中无人”、悠然自得的样子,我似乎悟出了这些。便是:“自得其乐”
今天的东林寺闻名于世,特别是深受日本客人的膜拜。
聪明泉
聪明泉是东林寺一大名胜,泉眼就在玉佛殿后的灵竹山根,清冽甘甜,四季不涸。相传东晋名将,殷仲堪到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二人驻足听泉,讨论《易经》,慧远大师见殷将军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指泉赞曰:“将军之辩,如此泉涌,君侯聪明,若斯泉矣!”此泉便称为“聪明泉”。皮日休诗云:
“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古罗汉松—— “庐山第一松
祖师殿门前的古罗汉松,为慧远大师亲手所植,至今已经历了六个朝代的风霜雨雪,被誉为“六朝松”。传说此松颇具灵性,几度枯荣,皆与东林寺兴衰相关,寺兴树荣,寺衰树枯,上世纪八十年代,果一大和尚来此中兴东林寺,几近枯萎的罗汉松,居然萌发了新枝绿叶,如今郁郁葱葱
东林寺不愧是千年名寺古刹啊!
柳公权碑
唐宣宗时,重建了“极天下之壮观”的东林寺,并撰写了《复东林寺碑》名闻天下的大书法家柳公权,欣然为之书写。清初。光绪初年,残碑又不知所在,后蒙康有为来东林寺游历,听说残碑故事后,在寺内细细寻找,终在橱下觅得。如今,这块历经千年柳公权残碑,已收藏在藏经楼内,成为镇寺之宝。
文佛塔
东林寺北后山,五粒宝贵的佛舍利葬于此。并建上方塔供奉。可惜的是,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庐山时,上方塔毁于一旦,现塔为1998年重修,改名“文佛塔”。
东林寺不愧为天下名刹,不禁吟起李商隐的诗句。更是意味深远。回味无穷
二十六:苏东坡题诗西林壁
来到庐山香谷之南,东林寺之西,有一座建得比东林寺更早的古刹,这就是西林寺。
有一次,苏东坡来游西林寺。
西林寺的主持僧常总老和尚,听说苏学士来访,连忙出迎!
“听说你是剑州尤氏之子,是真的吗?“
老和尚点点头说:“是的“
苏东坡又打趣地说:“据外人所传,你母亲生你的时侯,曾梦见金人授予一朵白莲花,才生下了你,是真的吗?“
常总老和尚也笑笑说:
“东坡居士,这我可说不清,得问我的母亲才知道啊!”
两人谈笑间出了寺庙,来到长舌溪边,在凉亭内站定,苏东坡对这个奇怪的溪名很有兴趣,问:“为什么叫长舌溪呢“。老僧说: “因为溪水声声不断,不绝于耳,所以便叫长舌溪”!苏东坡会意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又问:
西林为慧永所居,听说他的墓就在这里。”“不错”,我带你去看看吧!”
老僧领着苏东坡,沿着西林塔往南行,在桥下村之西,筷下村以东,两村间有一石砌的圆形墓,常总老和尚说:“这就是慧永之墓”“啊!”
苏东坡默默无语,在墓前站立良久。常总老和尚怕他累了,说:
“苏学士,回禅堂稍息片刻吧!““好的。”
苏东坡随常总老和尚返回西林寺,快到寺前,他抬头往前一看,只见横在眼前的庐山,巍峨峥嵘,逶迤不断,苏东坡顿时感到兴致倍增,又快步绕到侧面看时,果然又是一番奇景,一座座刀削似的山峰,平地拔起,直插云天,壮丽无比,真不愧是千古名山啊!苏东坡抑制不住地说:
“西林寺建在此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呀!”。
两人又进了寺门,准备到禅堂品茶息。在路过一扇墙壁时,见壁上写着许许多多的诗句,苏东坡停下了脚步,徘徊在题诗壁下,逐一欣赏起诗中的佳句。常总早知苏学士学富才高,如今见他诗情奔放,心想:不如请苏学士题诗一首,岂非一大快事。便说:
“恕我冒昧,敢请苏学士题诗一首,以助雅兴!”
苏东坡此行不无感受,听常总长老一说,欣然命笔。卷起袖子,提起羊毫,饱蘸浓墨,在西林壁上题了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时,常总老和尚正给他托着砚台,屏住呼吸,看着他一字一句地写下来,直到苏东披写完最后一个字时,老和尚惊得险些打掉砚台!字字珠玑,千古绝唱!不禁脱口称赞道:
“妙哉!妙哉!”这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后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成了下传世佳作。
二十七:李白与秀峰
秀峰在我眼中,李白的诗更加亲切,因为秀峰之美,才有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秀峰更加出名。
李白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好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二是好游—一生好名山游!而李白之诗已是登峰造极。庐山在李白胸中向往已久,他早就想饱览这山山水水。李白感慨:(予行天下,所览山水甚富,然俊伟诡特,鲜有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我走遍天下,游览了很多的山山水水,然而险峻,雄伟、诡异(多指山间天气多变等)、奇特(多指山石、植被珍奇),很少能有超过它的,真是天下壮观的景象。李白对五老峰的无比仰慕,写下了: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五月份的一个早晨,我们自星子出发,欲去饱览秀峰之景。乘着习习的凉爽晨风,沿着一条山间小路向秀峰攀登。常言道:“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秀峰”并指庐山主峰大汉阳峰以南的的一片峭峰秀林。登秀峰可揽诸秀荟萃,这里不但峰秀、林秀、寺秀,更有瀑秀、峡秀、潭秀。抬头仰望峰顶,再俯视脚下的深谷,不久,我们便达香炉峰山脚。远远望去远处山峰好像座香炉,冉冉腾起阵阵白雾,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我惊叹这自然界的奇景。这时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云烟呈现紫色,宛如在一个巨大的香炉里冒出缕缕紫烟 !
再向上远眺:一道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这道瀑布悬于双剑、文殊二峰之间,瀑恍惚间好像银河从天而降。瀑布以势不可挡之状直泻而下,撞击潭水,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溅起了梅雨般的水花。我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这样壮丽的奇观。看见眼前奇景,随即吟诵:李白名篇《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篇给庐山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登秀峰怀李白; 兴步上庐山,开怀眼界宽,秀峰观瀑布,遥想李青莲
二十八;读书台
秀峰地处庐山山南,正是第四纪冰川造山运动时期,庐山山体运动最强烈的地方,造就了汉阳峰、香炉峰、双剑锋、鹤鸣峰等等形态各异的山峰,自然风光十分秀美。五代十国时期,被南唐中主李璟看中,在这里筑台读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为众人所乐以传诵。
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璟是他的父亲。历史上评价南唐李氏王朝祖孙三代很有意思,说“论文学才华,一代比一代强;论政治才干,一代不如一代;论寿命,一代比一代短(55岁、45岁、41岁)”。李璟仪表非凡,历史上评价他说“风度高秀,眉目若画”,“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很能跃马弯弓,可惜他虽有庙堂之像,却无庙堂之志,风流蕴藉,生成是文人的种子”,所以他当上太子后,曾三次上书辞去太子,继位后一直难断归隐庐山的心思,不止一次的对他的臣子说:“朕无一日忘读书台”,因为他是太喜欢这里了。因庐山山南太美了。
朱元璋有句诗说:“庐山美景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二十九:岳母墓前话岳飞

在庐山西麓之下,离九江县城不远之地,有一处被风水先生称为“卧虎添尾”的山岭上,立着一座园形拱顶的石砌古墓,墓碑上刻“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十二个大字。通往墓冢的石阶虽已坍塌,山道旁的石兽也已残缺,湮没在荒草中,但人们依然可以想象姚墓当年的气势。这就是岳飞母亲的墓冢,人称岳母墓。
离岳母墓数里,在株岭西北端的“飞燕投河”处,安葬着岳飞的续弦夫人李氏夫人墓。与岳母墓遥遥相对,互成倚角,这两墓葬与青山秀水相融,它不再是“是处青山可埋骨”的坟墓,而是一种景观,一种慰藉,为人们所敬仰。
岳飞祖籍河南汤阴,20岁从军,39岁被高宗冤死在杭州的风波亭中。岳飞生命中最后十年,也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十年,以九江为家,“安内攘外”为南宋王朝打下了半壁江山。
绍兴元年(1130年)岳飞在江州打败了叛将李成,收复了江州,这是岳飞第一次到江州。第二年岳飞任命驻守江州。前几年,岳飞从金人手中收复了建康(南京),打败了叛将李成。高宗皇帝迫切要见这位英雄,多次下诏催促岳飞赴京,岳飞带着儿子岳云赶赴临安(杭州)朝拜高宗。高宗召见岳飞父子,御笔亲题刺绣“精忠岳飞”军旗一面。这次岳飞升为制置使,。成为长江天险上三大帅之一,与老将镇江的韩世忠,池州的刘光世平起平坐。朝见后岳飞返回江州,溯江而上,正是九月秋风秋雨季节,岳飞立在船头,愤怒地仰望江北被金人沦陷的家乡,心潮潮湃,一首正气冲天的“满江红”脱口而出。
岳飞驻守九江后,修城池,练水军,对百姓秋毫无犯。将母亲及家属安顿在九江。绍兴六年,岳飞移军鄂州时,老母病卒在军中,岳飞悲痛万分,4月6日扶柩回到庐山,将母下葬于株岭(今沙河镇)。高宗帝加封为庆国太夫人。岳母是中华三圣母之一,由于北方战事紧迫,朝廷多次催岳飞急到前线指挥军事,岳飞只得移孝作忠,返回军营。接着岳飞连克襄阳六郡,又有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正当岳家军节节胜利之际,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岳飞无奈地回到庐山家中小住。 高宗、秦桧夺去岳飞兵权,骗往临安。就在这年除夕的前夜,岳飞被杀害了。
三十:庐山抗战史
站在庐山抗战纪念碑下,看着“吕正操, 104岁的老将军于2007年9月28日为重建的庐山抗战纪念碑亲笔题写的“庐山抗战纪念碑”7个大字,读着在纪念碑的对联“风萧易水屠龙去,月冷庐山跨鹤归”,
据碑文载:“江西保安第三、第十一团仍孤军浴血守山260余天,作战200余次,屡挫敌锋。军民同仇敌忾,解救难民5.6万人,转移侨民166人”!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动难抑:为庐山捐躯的英雄们、你们安息吧!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庐山孤军抗战”中,有1000多名国民党抗战军人长眠在庐山了,他们的鲜血侵透了庐山的土地,滋养着庐山的茂林、修竹和鲜花!1938年7月,上级命令由总指挥杨遇春,团长邓子超和团长胡家位率领的两个保安团共三千人上庐山,担任保卫庐山任务。
江西保安第三团团长邓子超:毕业于黄埔军校,擅长防御和炮兵战术。上山后,就抱定了与日寇周旋到底,与庐山共存亡,战死疆场的坚定决心。战则居前,退则居后,在庐山仙人洞赋诗明志:“寇氛幂幂,士气勃勃。卫我庐山,伫看日没。”表达了必胜信念。在庐山牯岭镇正中的牯牛岭东侧,有一大片松树林,浓郁葱葱,清丽静谧,一条曲折的小道,在这个松树林中,有"月照松林"、"山叠千重"、“虎守松门”等石刻题词,这些都是孤军将士留下的;对庐山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发自于肺腑的怀念!同仇敌忾,智胜强敌,庐山守军将领不愧是“游击战专家”和“日本军事通”,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条件下,坚守9个多月的关键。孤军固守庐山长达9个月,共进行战斗200余次,牺牲了一千多名将士,消灭了两千多日寇,有力的配合了武汉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士气。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勇于反抗侵略的勇气。
庐山是幅长画;北望庐山,有主席诗说的“一山飞峙大江边”的气势。南观庐山,有苏轼讲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味道,从庐山这巅看,有李白讲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意境
九江是部史书,这里风光优美,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百看不厌。每一次相见便有每一次的体会,我虽然五上次庐山。但还是想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感受,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光。
庐山是永远看不尽的!所以千百年来,无数人上山:皆有不同的感想。
三十一:庐山西海行
幽梦影主人曾讲:“读十年书,行十年路,著十年书,人生足矣”!值此阳光雨露之时,感谢政府的惠民政策,2011年重阳日,九江市境内三十三个景点免费开放。故约好友数人,作西海之行。车上高速,一路约行三多小时,自德安下高速到永修境内的庐山西湖景区。
眼前便是风光如画的:国家级的风景区;西海。门票一百元全免。只花三十五元的船票。我们踏上游船开始浪漫之旅。湖光清澈赏心悦目,和风宜人,一群群鸟儿展翅向我们飞来,似乎在欢迎客人的到来。踏上桃花岛,花儿在笑,鸟儿在叫,孩子们在闹。好不热闹,好不乐意。此行,我们共游了八个岛屿,每个小岛都有沉浮桥相连。湖光风光尽入眼底,大好河山快儿胸怀。共拍了四百多份照片。不虚此行!
三十二:江洲义门陈—天下第一家
早闻 “天下第一家”,义门陈之事。我们自庐山西海返回德安。绕行十多公里便可到。
多么一个神奇的村庄,以孝义传家,同居三百载,人数达三千九百之多,史无前例的。我想:义门陈名气之大:不在于人多,而在礼仪传家。这就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种思想确值得我们借鉴。
路上坑坑洼洼,小车左右颠簸!众人向往着心义门陈,说说笑笑;倍感轻松。车转个一个大弯。义门陈便在眼前:这便是著名的: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
义门陈,后依青山,前是一层层的梯田,绿油油的一片。义门陈宗祠便掩映在两座青山之中。有如道家所说,左青龙,右白虎。难怪陈氏已发展为中国第三大人口的姓氏。
跨步向前,抬首仰见:义门陈宗祠前两根大石柱上对联 “同居五百年天下第一;聚族三千口世上无双”!果然气势非凡。在它们下面的斜坡草坪上,用灌木裁剪成“忠义”“孝悌”4个大字。大门口的建筑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翘檐门楼,门檐上悬挂一块题有“义门陈氏”4字的匾额,两旁木柱上又有一副对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义门陈为陈氏的发祥地,素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祠堂
南朝武帝陈霸先被隋灭之后,陈姓人氏;四散外逃。约140年之后,后人陈旺于唐开元十九年(731年)来到江州浔阳县蒲塘驿太平乡常乐里(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建庄。
义门陈氏自开基以来,以忠孝节义为本,克勤克俭耕读传家,实行一夫一妻制,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家族日趋昌盛。全家人口达3900多人,聚居一堂,上下谦让、同德同心,其乐融融,为世人树立了典范!合炊300多年不分家的奇观,。当时在义门陈忠义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纠纷,净争讼,知礼仪,忠国家,呈现一派耕读升平的景象!
自唐朝唐僖宗御笔亲题“义门世家”,
宋太宗(宋代第二位皇帝)再 题;“忠者世家”。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代皇帝)又赐联“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炊四百年天下无双”,亲题“旌表义门陈氏”
到宋仁宗赵祯(宋朝四代皇帝)赞道:“江洲久著义门庄,珠辉玉廊孰同行|“
义门陈的合族同居,家族的凝聚力惊人。宋仁宗惧怕陈氏势大难以控制!派官员监督分庄,义门陈不得不开始分庄,家族财产列为291份,人口分流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的125县、市,徙居新址后,家家门口都遵照祖训挂起“义门陈”!义门陈分庄后。后代涌出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国共两党的名人:陈云、陈毅、陈赓,陈独秀 陈立夫、陈果夫、领陈诚、陈独秀
回顾义门陈历史:遥望斜阳中的义门祠,感叹历史的烟尘所湮没有的这一切!
感叹作吟;义门陈
追索义门事已遥,断砖残瓦认前朝;
仰天犹见先贤气,更有青松慰寂寥
三十三:走进星子
晴天有晴天的明媚,雨天有雨天的风姿。雨天我们走进星子。远处庐山在向我们招呼。望到五老峰,不由想到李白。想起了李白,自然联想到陶渊明。
进入星子。最出名的还是:
英雄周公瑾,谈笑处烟飞虏灭,千古英雄总被风吹雨打去。只留得千年的古迹,后人的怀念。
周瑜点将台站在点将台就在眼前“星子自古便是 “南国咽喉,西江锁钥”,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周瑜在此教练水军,大败江夏太守黄祖,周郎“点将台”雄姿犹存。留给我们是无穷遐思!
抬望眼,鄱阳湖风光尽收眼底。湖中的落石墩就在远方,湖中小石岛,高若数丈,纵横周回大约一百余步,形如星斗,传为坠星所化。宋人蒋之奇有“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让人联想不尽(注据专家考证,落星石为地壳运动的产物,非天外来物)
总之:星子的风光看不尽。有三大国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观音桥、秀峰摩岩石)
鄱阳湖光千里画。庐山风景尽成诗2庐山是幅长画;北望庐山,有主席诗说的“一山飞峙大江边”的气势。南观庐山,有苏轼讲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味道,从庐山这巅看,有李白讲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意境
九江是部史书,这里风光优美,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百看不厌。每一次相见便有每一次的体会,我虽然五上次庐山。但还是想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感受,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光。
庐山是永远看不尽的!所以千百年来,无数人上山:皆有不同的感想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29895字。
朱哥 2011-5-25 02:27
这个小城是什么狗屁文章,还加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