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23|回复: 1

艺传百年 炉火不熄,见证彭泽这间铁铺的40年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3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手工打铁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传统技艺,随着时代变迁,这门手艺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历史记忆。但是,在芙蓉墩镇的芙蓉桥边,却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孙家铁铺,依然遵循着祖传技艺,用自己的行动和执着固守着这个古老的职业,也正是这个古老的职业让孙腰龙一家日子从当初的家境困窘到如今的生活小康。
640.webp (8).jpg
      “我们家是铁匠世家,从我太爷爷那辈起干的就是打铁的活,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孙腰龙微笑中略带点自豪地说。在不到10平米的铁匠铺内,一台空气锤占了大半的位置,加上炉灶、风箱、铁砧、铁锤、火钳、煤炭以及一些尚未成型或已经锻打成型的铁艺制品,便是这个铁铺的全部。据孙腰龙介绍,1957年,父亲孙高双和亲友从安徽桐城来到彭泽。年仅14岁的父亲凭借着祖传的打铁手艺,进入当时的联合厂(后农机厂)务工。80年代,孙高双在家里架起了炉灶制作铁器,自己打铁。因为技艺精良,附近的村民们都来光顾,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地宽裕起来。自那时候起,孙腰龙就在铺子里跟着父亲学打铁,直到去年,父亲年事已高,身体承受不了打铁这个力气活,他就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锤,将这间铁匠铺扛在了肩上。
640.webp (9).jpg
      回想起自己学习打铁的那些日子,孙腰龙也感慨万千道:“手艺活都很难学,打铁是手艺活中算比较难学的,需要体力和技术兼顾。学的时候没少被父亲骂,中间也想过放弃,出去打工挣钱。”话虽如此,但是想到家族近百年的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孙腰龙总觉得内心难安,也就硬着头皮学了下去,而且一做就是近40年。说罢,孙腰龙向我们展示起了打铁的流程,只见他用铁钳子熟练地夹住铁钎,从火炉里拽出来放到铁砧上,一边用铁锤不断地锤打,一边和我们说:“以前彭泽还有很多家铁匠铺,不过现在农业器具都是机械制造的,像我这样的传统铁匠铺也不多了。这么多年,在我们家购买铁器的人很多,别看我没去过什么地方,但是我打的东西连英国都去过呢。”时代变迁,已经55岁的他仍不愿放弃守了一辈子的行当,只因那份坚持,他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640.webp (10).jpg
      当我们问到他对近40年的打铁生涯有什么感想时,孙腰龙思考了很久后转过头,看着自己的铁匠铺缓缓说道:“要说这40年有什么感想,最大的感受是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你看我这房子建的这么好,这是2015年依靠政府危房改造的政策建起来的,原来的老房子年纪和我一样大,可以说是茅屋了,和现在的小楼简直不能比啊,我相信以后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艺传百年,炉火不熄。40年的打铁生涯让孙腰龙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也折射出我县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孙家铁铺中的炉火愈发得旺盛,也象征着历经了40年改革开放的彭泽将带着这份光荣在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强县的路上大步向前。
来源:九江彭泽发布
作者:祝瑞
发表于 2018-8-24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49:}{:1_249:}{: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